第二章 托孤[第1页/共2页]
淮安城也是西蜀国的富庶之地,城里热烈得很。特别是酒坊茶社,更是人声鼎沸。街边一家茶社中,一个道袍老者正被一群人围在当中。这老头须眉灰白,双目似睁非睁,似闭非闭,两片薄唇微动,倒是好久没有言语。身边立着一个白布幡子,上面只写了一个大大的“卦”字。他面前有个壮汉,约莫三十几岁年纪,剑眉方口,虎目圆睁,寸许长的络腮胡子根根直立。此人稳稳的坐在老者劈面,双手按在桌子上,左手边还摆着一大锭金子,足足有五十两之多。这二人谁也不动,仿佛两尊雕像普通。乃至围观的世人也都被这凝重的氛围影响,没有一个敢大声的群情的,似是都在等着甚么。
没等主子说完,那壮汉开口便骂道:“他奶奶的,老子还没算完,凭甚让这老东西跟你们走?难不成你们是一伙儿的不是?去叫你们的主子来答话,两条狗在这里瞎叫喊甚么!”
少年听完,思忖了半晌,转头跟主子交代了几句。两个仆向来到卦摊近前,拱手恭敬的说道:“这位道长,我家公子有请,可否请您移驾小叙?”
方老爷子说着,又取来方文的几副画像,细心叫那人辨认清楚,牢服膺下,最后将玉片交到那人手中,紧紧握住,满目恳诚的说道:“我那孙儿本是个薄命的孩子,现在他的存亡,就要拜托给恩公了!”
信使惊诧,赶紧将老爷子搀扶起来:“方公这是何意?!使不得,使不得啊!既不能救方家高低,怎敢言恩。”
少年恭敬的点了点头,然后站起家,来到算卦老道近前,轻飘飘的坐下,问道:“道长可否为鄙人卜上一挂?”
这二人正在候茶的工夫,老者低低的对少年说道:“阿谁算卦的老道貌似是个结丹中期的修士。眼下五公子合法招贤纳士之时,结丹境地,也无妨交友一下。”
老爷子这才低声说道:“这一拜不是为了老夫,也不是为了方家余众。而是为我那孙儿---方文。”
“你这莽汉,竟然如此放肆,再敢对我家仆人出言不逊,可别怪我们对你不客气!”
老道听完也不还口,只是悄悄叹了口气。
“文儿前几日跟着家塾封先生外出游学,恐怕这一两日就要返来了。这是方家家传的一枚宝玉,传闻是青城山上,一名得道神仙的信物。老夫恳请恩公在淮安城外等待,如果发明文儿,便将此玉片给他,叫他到青城山去寻觅那位神仙。或许能保他安然。”
“老爷!这。。。您。。。”老管家浅显一声跪倒在地,已是泣不成声。
少年略一点头,将目光移向壮汉,冷冷的说道:“本来是个市霸,官府既然管不了你,那洪某明天就要为民除害了!”声音固然不大,但却非常清楚的落在世人的心上。
“哈哈。。。”听了老道的话,那男人一阵大笑,向着世人说道:“在坐的诸位都该晓得,咱许三爷最悔恨的就是这类装神弄鬼的江湖骗子。三天前,这老道说三爷本日必死。老子明天就是要看看,看咱许三爷到底是如何个死法。如果你算的准了,这金子归你。你如果算不准,就是在欺诈老子,那老子就用这锭金子砸烂你的脑袋!”
那主子又客气的说道:“这位懦夫,劳请您先等待半晌,我家仆人。。。”
老道也没答话,只是抬眼看了看那主子,又看了看面前那中年壮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