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螳臂当车(2)[第1页/共3页]
当时没人了解舒博士,以为他迟误了他儿子的前程。舒安和周氏佳耦俩,一个淡泊名利,一个夫唱妇随,却也得意故乡之乐。他们固然如此,但对于舒晏,他们老是成心偶然地灌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这明显是有悖于本身发愤耕读的志向的。他们佳耦如此,老仆谢义更是力劝舒博士:你影响儿子也就算了,千万不能再迟误孙子的出息了。
“如何没有?《礼记》中说,二十始冠,也就是说人到了二十岁才停止冠礼,才算成年。要不,为甚么不在十六岁停止冠礼?再者说,从二十岁开端纳赋,古已有之,汉朝乱世时就曾经实施过的,而就像你所说,我们现在也身处乱世,为何不能实施?”
对于入仕的抱负,舒晏并不在乎本身能够升多大的官,拿多高的俸禄。他想的只是能为天下百姓做点事。路走到现在,越走越苍茫。想起在没正式仕进之前,在故乡汝阴阿谁小处所,本身还真为百姓们做了些实事,包含建庠学、为百姓们讨要钱款等项。可到了洛阳,成了正式的职事官以后,本身反倒没做成甚么无益于百姓的事。比起在各个处所郡县,京师士族云集,或许更不适于豪门出身的后辈。政令自士族出,只为保护门阀们的好处。
比玉见皇上踌躇不决,便问舒晏道:“你信口扯谈说甚么将成丁春秋从十六岁进步到二十岁,可有甚么根据?”
果不其然,舒晏的满腔热忱,一颗为百姓们忧愁的心,另有一番煞费苦心筹办很久的唇舌,都淹没在百官们峻厉、鄙弃的斥责声中,就连一贯朴重,且到处保护本身的卫瓘,此时也没替他说一句话,不晓得是因为卫瓘感觉寡不敌众,还是因为他本身就是菑阳公的高爵身份。
他不晓得这个大国还能撑多久,也不能禁止这类危急的到来,但也不成能眼睁睁拜别。他所能做的就是在危急来的时候,能够力所能及的为百姓们做些事。
司马炎自从同一了天下以后,现在的他已经垂垂学会吃苦,早已不是方才创业之初的阿谁励精图治、节约节俭的帝王了。他除了本身沉迷酒色以外,还大肆犒赏大臣,动不动就是几十万上百万的钱,布帛也是几十匹几百匹的赐赉。固然赋税支出在逐年增加,但是朝廷用度也一样在增加。朱门贵族们呢,也是奢糜无度的。在太康今后,朝廷高低构成了一股夸大斗富之风,而这,没有大量的税赋,是行不来的。
在舒博士的心中,对于孙子是应当退隐和还是应当耕读,也是冲突重重,两种动机此消彼长。儿子的才调不亚于本身,但却让儿子藏匿在了故乡,他的心中不成能没有一点痛苦。孙子舒晏呢,才调恰好更胜于他父亲,本身还忍心让孙子持续藏匿故乡吗?不忍。士族庶族之间有一道不成超越的坎,他为官多年,深有体味。他以是去官、以是反对子孙退隐,多数是为此。至于不满司马昭殛毙曹髦只是一个直接诱因罢了。
司马炎到底有没有把本该存入官库的钱存进私库,不得而知。但司马炎宇量宽宏是能够必定的,以是才有舒晏这一番敢切谏的谈吐。
司马炎并不是不想替百姓着想,但是在减免赋税方面,却有相称的阻力。即便他同意减免,猜想那些大臣们也毫不会同意的,实施起来,阻力必定相称的大。因为在魏晋期间,朱门士族的权势大得不成设想,大到能与皇权对抗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