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算盘[第1页/共2页]
粘亦纤经常仗着两位姑丈的身份,对长嫂冷嘲热讽,若婆婆训戒几句,她便回娘家告状,又寻姑姑撑腰。
侄女粘亦纤扶着她的婆母,两人已然迎到垂花门口。相互见了礼,崔夫人便笑盈盈将粘氏往里让。
父亲宦途不顺,蹉跎几年又冒然进京,休咎尚且未卜,陈欣华怕给娘家添费事,一向哑忍不说。
粘亦纤当日用心示好,约着长嫂去处老夫人存候。因是年关将近,陈欣华偶然与她反目,便随了她同业。谁想粘亦纤却使下三滥的手腕,借着换衣将长嫂留在园中,还叮咛人锁了角门使陈欣华没法出入。
远在皇城的刘本接了于太守的来信,到没有连襟这般沉不住气。
环绕的雾气里,刘本实在也有些悔怨。
既然做了,不管对错,都只能一条路到底。至于江阴,本就是与他栓在一条绳上的蚂蚱,想要半途畏缩,非他所愿。
崔家是本地望族,还是住着祖上的老宅,地理位置非常优胜。
不想止步查察院御史的位子,刘本一向苦苦追求,也真给他等着了机遇。明知成王败寇,刘本偏想赌一赌,这才几次三番要连襟打压身处淮州的陈如峻。
那日天降小雪,阴冷非常,陈欣华热身子吹了些冷风,又生了闷气,返来便染了风寒。
民气不敷蛇吞象,说得约莫便是他这类人。
幸亏昔日里夫君疼惜、儿子敬爱,便是婆母碍着粘亦纤的身份不能主持公道,公开里却待她极好,陈欣华也能稍稍减些烦忧。
于知府不晓得刘本内心对他鄙夷,待收了安然无事的复书,一颗心才算放进肚子里。又感觉本身草木皆兵,有些谨慎过了头。
刘本沉着脸将烟袋扔在炕桌上,转头去给连襟复书,要他持续打压陈家在淮州那边的权势,江阴府宦海上陈如峻的门生一个也不能留。
因老夫人尚在,崔家三房都居住在古桐街老宅,并未分开。
第二日午后,粘氏与两个女儿便到了扬州,先将太守的亲笔信泒人送去郡守府,粘氏一刻也不迟误,又换乘马车,直奔瘦西湖中间的古桐街崔府。
太守夫人带着女儿到访,帖子一递出来,崔府立时便是一阵繁忙。
粘氏前脚离府,于太守这里思前想后,到底摸不清局势。他又修书一封,遣了安妥人送往都城,将江阴的景象说与连襟,请连襟给指导迷津。
算着日子,夫人已然先于安国夫人一行到了扬州,于太守也不敢持续照着刘本的唆使给陈家使绊,一面口头答允着,一面悄悄等候夫人的动静。
楚朝晖一行是官船缓缓而行,不急不徐。粘氏则是轻舟简从,逆流直下,天然赶在官船前面。
如果帝王早有这般派头,他当日与那人联络必定会衡量衡量。现在倒是开弓没有转头箭,只能进步不能后退了。
一点风吹草动,连襟在江阴就坐立不安了,公然小小的知府修为还不到家。好处不想落下,出了甚么事便想都由他给兜着,不晓得饮水思源,替他挡清停滞,反而轮到本身替他善后,这成甚么事理。
崔家长房一脉,崔笙膝下两个儿子都是嫡子,宗子崔遥娶了陈如峻的大女儿陈欣华,次子崔迢便娶了粘氏的侄女粘亦纤。
胡同口两棵梧桐树已然有些年初,古木森森枝干参天,一条宽广的青石板路光滑平整,可容两车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