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事[第2页/共5页]
这说的是许家送来给七娘子“压箱头”的一对珊瑚金玉盆景。
两边相互攻讦,当然少不得互抓小辫子,御史台史无前例忙得不可,以杨家为首,许家、秦家、孙家,无一不是背景薄弱根底深远的人家,焦阁老却也不是省油的灯,多年首辅德高望重……固然皇上一向保持沉默,但承平元年的这一场大戏,还是热热烈闹地从年中演到了年末,都没有一点止歇的意义。
刚好九哥落第,大老爷同年先生商讨了好久,又问了大太太的意义,便说了权家的四女人瑞云为九哥妻室。权瑞云王谢嫡女的身份,配九哥是够格了,虽说年纪比九哥略微大了一岁,令大太太很有微词,只是九哥过年十七岁,也到了结婚的年纪,要再比及秦家出孝再去说亲,不免又太晚了些,大老爷心切抱孙,却又等不了那样久了。
才五十出头就有了如许的成绩,焦阁老倒是垂老迈矣,已经到了乞骸骨的年纪……
也就是在这时候,许家派来的媒人也上门了。大太太一扫一年间的冷酷,竟然亲身欢迎媒人,一点架子都不拿,就笑盈盈地将婚事应了下来,七娘子同九哥的婚事,至此都上了日程,开端有条不紊地运作了起来。
只是这一项陪嫁,就称得上是货真价实的大手笔了!
#
只是这预备陪嫁,多的是人家从女儿四五岁时起就开端筹办……七娘子九个月的大功丧期也过了一两个月了,于情于理,大太太都应当为七娘子筹办起陪嫁,以备将来过门后弹压妯娌,尽快站稳脚根,非论是执掌家务还是教养两个外甥,底气都会更足。
虽说两人很少相见,但敏大奶奶对七娘子的态度,倒是从未曾陌生,一贯是带了三分的推心置腹。
都城也并不是一派平和,自从六月里新阁老杨海东上书请行地丁合一之策,鼎新税制开端,内阁就再也没有安静下来。皇上态度含混,也不认,也不驳,这一封奏章留中不发,留出的是焦阁老与杨阁老之间疯子一样的争论――这要不是焦阁老年龄已高,好几次都几乎在文渊阁里酿出血案――这可不是没有先例的,就是前朝,在华盖殿里另有过好几场群殴呢!
听大太太的意义,在四郎、五郎结婚前,五娘子名下那十三间纤秀坊的红利,就归做七娘子统统――这一份报酬,可实在不轻了。起码在将来的十多年里,七娘子一年十万两的出息,拿的是稳稳的……
七娘子不过付诸一笑,便进了屋子,单独坐在桌边入迷,想了半晌,才叫立夏,“捧文房四宝过来。”
“太太是必然会放人的。”七娘子浅笑着打断了立夏的自白。
与其说是在税制上胶葛不休,明眼人倒是都能咂摸出这纷争底下的味道――杨家的这位大老爷,宦途一向顺得很,从翰林起,一起扶摇直上,没有几年就成了江苏布政使,再往上,做了十多年的江南总督,现在才换天就奉诏入阁……
又大剌剌地提示大太太,“这权家的婚事不过是比许家那头早提了半个月,大伯母心底可要稀有,半个月后,我们家也要送嫁奁票据去许家了!”
承平二年的新年,杨家就热烈多了,大年月朔一大早,许家就打发了几个庶子上门给大老爷问好存候,一并二房的三位少爷,从西北本家来都城预备春闱的两三个举子等等,一并都来拜年,大老爷同九哥也是精力奕奕,同男丁们在外院谈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