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金鳞开》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一零二 西风催客上马去(七)[第1页/共4页]

吴甡闻言反倒轻松了,笑道:“这也是罪臣苦思冥想,略有所得,愿奉于殿下。”

吴甡这点私心实在并无伤风雅,并且自从战国以来,凡是做出不祥预言的谋臣都没有好了局。如果明言直说“山西也守不住”,无疑是不会谈天。

这话意义便是说:你所晓得的,不会是我要说的。我要说的,乃是独家秘笈。

亦或者能配齐官员,可这些官员阳奉阴违,不肯遵循东宫端方办事,这但是更加让人无法的事。

朱慈烺对于中国地理的细节熟谙,必定要高出吴甡很多。他不但上太高中地理课,也曾借着公司旅游、出差等机遇,踏遍了中原大地的名胜古迹,此中不乏首要的边关军镇。但是抱着旅游的心态所见所闻,与出于政治、军事角度来核阅这些地理地貌,看到的美满是两种气象。

“现在关中民生凋敝,恐怕取之无用了。”朱慈烺道。

“至于江淮守军,且说左良玉。”朱慈烺笑道:“当年杨嗣昌九次传檄,而他却按兵不动。丁启睿再三催促,仍旧置若罔闻。侯恂与他有汲引知遇之恩,他也是口头实惠,漫天要价。如许的军镇,如何希冀夹攻湖广之贼?我记得先生不也曾直言左良玉放肆么?”

“但是,也是败在人和。”吴甡俄然话头一转,道:“自李冰治都江堰以后,巴蜀之地遂为天府。但是因其闭塞,客籍与主民多有难以磨合之处。本来大好情势,便耗损在这分内争当中。除了蜀汉时数次北伐,进取中原,其他政权多是称霸一方,盘据骄傲,从不见有雄主出于蜀中。”RS

“并且江南实在是偏安之地,不耐消磨,终究便成了南宋局面。”吴甡道。

之前的一席话,已经让朱慈烺肯定吴甡就是这么一个智谋之士,公然不愧是能够从数以千计的文臣中脱颖而出的人物。

“京畿乃古燕赵之地,多慷慨之士。其阵势依山傍海,三面山海环绕,南面中原。有燕山为樊篱,翼蔽河北乃至全部中原。居庸关、山海关、松亭关、古北口、冷口、喜峰口等关隘,扼守穿越燕山山脉的交通孔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太行山脉为河北的右翼樊篱,有紫荆关、倒马关、井陉关、滏口等关隘扼守。当年燕赵能够独立抗秦,难道偶尔?”吴甡一时候化作慷慨悲歌之士,大声道。

“如果能守得住,的确不忍轻弃。”朱慈烺道。

“刚才那些话,”朱慈烺仍旧带着浅笑道,“我会转呈圣上,为人臣子,毕竟还是得让君父宽解才是正道。”

“四角当中,只要四川了。”朱慈烺道。

“有山地险要,则可凭恃,能于狼籍中安身,积储力量;有水道畅通,则可伸扩,能顺天势参与全局。臣所言四边四角之地皆是如此。”吴甡道:“先说关中。关中乃祖龙所兴之地,江山四塞。南有秦岭横亘,西有陇山延绵,北有赤旱千里,东有华山、淆山及晋西南山地,更兼有黄河环抱,可谓山川环绕,气势团聚。在阵势上,关中更是对关东之地具有高屋建瓴之势。兵势如水,故而前人有‘得关中者得天下’之说。”

朱慈烺俯视着吴甡,吴甡连头也抬不起来了。

“四川居长江上游,四周皆是崇山峻岭,其防护之厚非别的地区可比。长江三峡是其与东方之间的来往孔道,嘉陵江及其支流河谷是其与北方之间的来往孔道。两处孔道俱极险要。大略东面为水路,行江道;北面为陆路,行栈道。这两个方向又别离归重于成都与重庆二府。由重庆东出,经三峡穿越巫山,可入湖北,大略以夔州为其流派,矍塘关即在此处;从成都北出,由金牛道、米仓道可入汉中,另由阴平道可通陇上,大略以剑阁为其流派,剑门关即在此处。蜀中又有粮、盐、织锦之好处,只看地形产出,真乃形胜之地也!”吴甡伸手指指导点,仿佛面对一张详确的舆图,公然一应山川地形,俱在胸中。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