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金刚经》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第1页/共3页]

如,是稳定的、寂静的法身;来,是随缘的、窜改的应身。应身纵有千百个,法身仍然是本来的那一个。

为娑婆天下教主之佛名号。释迦,为其种族姓;牟尼,是能寂、能仁之义。

佛告须菩提:「善男人、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统统众生,灭度一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故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以是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须菩提!如果菩萨通达无我的真谛,那么,如来讲他是真正的菩萨。

「须菩提!比方人身长大。」

「须菩提!如果菩萨作是说:『我当寂静佛土。』就不能名为菩萨,因为落入凡夫的我见法执。为甚么呢?佛陀说的,寂静佛土,并不是有一实在的佛土可寂静,只是为了引度众生,修福积慧,涤除内心的情念妄执,而化名寂静佛土。

授记:

须菩提答复道:「佛陀!您说过:『这高大结实的人身,毕竟是个无常子虚的形相,缘聚则成,缘尽则灭,以是不是大身,只是化名大身罢了。』法身无相,又那里有大小形状呢?」

「须菩提!比方人身长大。」

*至第十六分为止,须菩提对于「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的事理,已然了悟于心,但唯恐诸弟子们粗尘已遣,细惑难去。是以,此分以下,再次启请佛陀毕竟「住」、「降」之意,以去微细无明。以是,佛陀亦以己身上事示之,使知人空法空,究竟无我之妙理。

*此处可从两个层次来讲:(一)自菩萨而言,如果菩萨存着我灭度统统众生的心念,那么就是落于人、我分别的圈套里,有了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的不同心,这一念生起,便「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不时都起别离念、到处都见别离相,有念有相,灭度时,那边还能不别离卵生、胎生、有色、无色的统统众生呢?既然不能划一灭度统统众生,当初所发的菩提心也等因而空谈了,如何还能称得上是大慈大悲的菩萨呢?以是,佛陀说:「即非菩萨。」(二)自众生而言,度众生乃是在度自性众生。在前面第二十一分里,佛陀开示了众生者,「彼非众生」的看法。为甚么彼非众生呢?溥畹大师说:「真如界内,绝生佛之化名,划一性中,无自他之形相。」在真如以内,众生与佛是划一不二的,所差别的处所,是在「佛乃已度之众生,众生即在迷之诸佛」。以是,固然灭度统统众生,究竟上无众生可度,因为众生本自具足真如法性的原因。菩萨只不过是示现众生本身本有的,令他悟解本知本觉罢了。

「是故如来讲,统统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统统法者,即非统统法,是故名统统法。

【注释】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即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故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如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而中,无实无虚。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