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江山国色》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七百五十九章 四方来投[第1页/共3页]

这男人姓马,名周,字宾王,是山东茌平人。马周幼年时孤贫,但却勤读博学,精于诗经尚书,最善春秋,乃是满腹经纶之辈。

“草民闻天下者以报酬本,必能使百姓安乐,陛下创建科举之法,根绝门阀士族把持,又能从官方荐拔人才,这乃是无益于古今之举。草民以为此可觉得万世之法,科举之制将士族豪门一视同仁,不鄙豪门,不厚士族,相互制衡,这才是悠长之道。”

而这男人只是要了一壶最浅显的酒,桌上也只要紧巴巴的一盘蚕豆,而尽是灰尘的长衣,在不起眼的处所上也打着几个补丁。

李重九当下道:“平身。”

这句话算是说到李重九心底去了,这是切实在实的治国之道。

现在天津桥南,两座并排的阙楼下,人头攒动。无数洛阳百姓,拥堵在此。这以是引发如此多人围观,这要从李重九决定将洛阳升格为陪都,设立河南道大行台的动静传出提及。

虎牢关为李世民攻破后,戴胄被俘,李世民赏识他让他入了天策府为士曹参军,但是不久后李世民就被李渊罢了兵权。戴胄不肯意退隐李世民,因而就偷偷返回洛阳,并决定投效赵国。

想到这里,马周将桌面上的酒一饮而尽,当下一撩长袍大步走出了酒家,踏过了天津桥,而直往端门而去。恰好因为这一个个小小的转折,这位汗青上李唐的名臣,终究没有去长安投奔李世民,而是在洛阳退隐赵国。

至于马周,他的名字不消多说,是后代中与张玄素可称得上一时瑜亮的名臣。

马周起家后,一旁侍从给马周看座,李重九当下就开门见山的问:“马周你既有投效我大赵之念,但不知有甚么处所,能够帮到朕的?”

引马周入中书省后,河南大行台也是筹办设立。

马周如许的人才,如何能够失之交臂,李重九当下道:“你这一番话深合朕意,贤能不成藏匿于郊野,朕决定擢你为中书舍人。”

马周这一天在酒楼上独饮,见李重九诏令一出,见洛阳士子趋之若鹜,不由心底感慨。唐军围城这几日,赵国高低待洛阳百姓如何,他是亲目睹得。马周不免将李重九拿来对比,自古以来没有哪个天子能够如此善待百姓的。

洛阳宫天津桥,位于皇宫的端门之前,高出于洛水之上。

另有张行成,字德立,义丰人,师从河间名儒刘炫,曾被举为孝廉,后退隐王世充,为郑国度支尚书。王世充兵败后,张行成隐姓埋名于田间,这一次却主动前来投效。

李重九听马周的话点了点头,这虽是儒家套话收场白,但说得还算很有新意。

洛阳宫内,李重九看着洛阳士子投效的名册,这上面稀有百人之多,此中很多人的名字即便是后代本身也有听闻过,如崔仁师安喜人,是自五姓七望当中博陵崔氏中安平房的年青豪杰。

天津桥是用两条长粗缆绳维系并舷而排的船只,跨岸漂于水面,再以铁锁钩连,桥长为一百三十步,浮桥的南北桥头,还起了四座阙楼,各高百余尺,其楼为日月表胜之象。

李重九看到马周的名字后,当下对门外侍卫道:“当即召这马周来宫里见朕!”李重九出言后,只是半晌宫中的御车即已是载着马周,从天津桥南的旅店里,直接到达了洛阳宫里。

这话算是弥补方才马周说的,先俭仆本身,再施恩德于百姓,特别是国之兴亡,唯在百姓苦乐,也算是总结历朝历代成败得失,算是这个期间少有的见地。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