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姜六娘发家日常》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104章 冤家路窄[第1页/共2页]

姜松先是一愣,但凭着他这半年对姜裘的体味,晓得若无实足的掌控,他定不会说如许的话,姜松越想越感觉合适——有本领又不花银子的授经徒弟,真是再好不过了。

从姜老夫人的口中,雅正夫人才得知王家不让本身去教琴用的借口。她笑道,“本年确切比客岁忙了很多,雅正难抽出时候日日去府上教琴,若您不嫌弃雅正的琴行粗陋,又能准予女人们出门,雅正可在每旬中抽出三日,持续教女人们操琴。”

再贵,为了二弟的前程也得请。是以姜裘到了后,姜松和颜悦色地奉求他,“只要人有本拥有耐烦,其他都不是题目。”

姜老夫人可惜,姜慕筝和姜慕燕不舍,姜慕锦偷着乐,偷听了墙角的姜留却明白这定是孔全武搞得鬼。

待孙女们谢过雅正夫人后,姜老夫人让婆子带她们下去,她留下与夫人谈束脩之事。

更加可贵的是,姜二爷接少爷回府后,真把他当亲生儿子对待,少爷能这么快从将军夫人惨死的恶梦中摆脱出来,姜二爷和六女人功不成没。姜裘对姜二爷至心感激,以是不管姜二爷有多少弊端,姜裘都认了,至心想帮他。

听闻姜裘要教二爷读书,府里人都猎奇得紧。

姜家蜜斯妹下楼后,还没来得及欢乐庆贺,就见丫环婆子簇拥着孟家老夫人和孟家三姐妹出去了。

若没有姜二爷,澄空救活少爷后,任姜裘再有本领,也难在康安城内给少爷安排一个如此面子又与任家毫无关联的身份,护少爷学会文技艺,报血海深仇。

费事人家的儿郎学文,可头吊颈锥刺股,可囊萤映雪、凿壁借光,可用细沙柳枝练字……总之,只要食能充饥,有毅力有恒心再有些读书的天赋,能一步步走到都城入考场,出人头地可期。

固然不晓得他是如何做到的,但姜留和姐姐去了一趟外婆家后,发明外婆言谈神采间,对雅正夫人非常不满,铁定不会再请她教琴了。

从外婆家返来后,姜家四姐妹凑在一起筹议该如何办。

送母亲去绍兴府的姜大郎和姜二郎返来后也插手听书步队,一向听到正月二十,国子监和青衿书院开学。

但若要习武,就得吃得饱吃得好才有力量拉开弓、举起千斤鼎;得花银子采办兵器——诸如弓箭等还属于耗材,须得常常添置;还得花大代价请武师,好的武师难寻,以是习武的束脩常常是传文夫子的数倍乃至数十倍;除了武师,通韬略能传授武经七书的徒弟更是难寻、难请,代价天然也更高。

姜老夫人听了雅正夫人的话,明白她与王家应是生了嫌隙,才不能畴昔教琴。孙女们不去王家也能名正言顺地学琴,姜老夫人当然欢畅,“若能如此,老身求之不得。”

恰好此时王家却送来动静:雅正夫人年后不得闲,不能去王家教琴了!

“多-谢-祖-母。”为了共同姜留的语速,四人一字一顿地喊着,一屋子人都笑了。

二爷走了,裘叔不平话,府里人都很失落。

姜大郎听得不肯去国子监读书,姜松听得不肯回衙门当差,姜平蓝母子听得不肯回勒县。

姜裘再拜,慎重道,“二爷对吾等有活命之恩,老奴所作所为,难报万中之一。”

姜松扶起姜裘,至心感慨道,“能得裘叔大力互助,乃是二弟修来的福分。”

俗言道:穷文富武。

姜裘含笑不语。若真算起来,能碰到姜二爷,更是少爷的福分。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