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顾疯子[第1页/共3页]
找了二层雅座坐定,苏幕遮扫视上面大堂,见堂倌肩搭毛巾手提长嘴铜壶,迂回应酬,循环来去轮番给茶客续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嘴快腿快手快,方能照顾全面。而那些气定神闲的老戏迷,在茶斟上来后,端杯闻一闻,悄悄呷上一口,却并不急于咽下,而是闭上双眼,含在口中,听着珠圆玉润响遏行云的曲子,怡然得意。
卫书微微一笑,说道:“大嫂出身白家,琴棋书画天然样样精通。”
苏幕遮放下茶盏奖饰一声,却见卫书心机压根不在戏上,一副欲言又止的摸样。
“如何?”苏幕遮问道,“有事?”
卫康官拜辅国将军,随先帝南征北战留下赫赫军功。然令世人未推测的是,在南朝初定时,带兵留守汝阴郡的卫康被燕云军围城三月,终究战至城破而亡,她的夫人却带着练习有素的仆人,在城内且战且退,终究退回到了长江以南的淮南郡,留下了一段巾帼不让须眉的嘉话。
千佛堂虚正受命在北府军遴选能人异士,传遍不敷为奇,何况卫家凭军功出身,苏幕遮是以没有涓滴讶异,目光紧盯着戏台。戏台上建康顾生已经得知柏氏为女,在经太重重禁止后,两人走在了一起,这与宿世《梁山伯与祝英台》结局分歧,苏幕遮是以看的出神。
凡人言江湖远适无前期,然江湖不远,一向在贩子之间。
卫书殷勤的号召堂倌过来,堂倌回声而至,立品必然间隔外,右手揭开苏幕遮面前的茶壶盖,左手拎高铜壶,长长的壶嘴冲下一点、二点、三点,热腾腾沸水注满茶壶,桌上滴水不落。
卫书狼狈的将本身清算好,苦笑说道:“公子,顾长安顾疯子可非浪得浮名。这出戏中,柏氏女与顾天生亲后,日夜辛苦,勤于家务,却不为婆婆所容,顾生为老婆讨情,却遭母亲斥责,并令其休妻另娶,如此几番纠葛,顾生与柏氏女最后被逼的双双殉情而亡,变成了双飞鸳鸯鸟。”
直至唱到柏氏女休学先归,苏幕遮才回饮茶,随口问道:“这出戏不错,谁写的?”
乌篷船内,卫书兴趣勃勃说道:“西楼清倌人柳如眉可贵一见的要在灯船上见客,她弹的一手好琴,尤甚过我大嫂,公子今晚能大饱耳福了。”
乌篷船出了清溪,在划入秦淮河的时候,河面变的拥堵起来,无数乌篷船、画舫、商船在这里堆积,士人学子在船头高谈阔论,一副承平乱世的模样。达官朱紫的船舫有轻舟相引,苏慕遮一行人坐着平常的乌篷船,无人将他们认出来,乌篷船是以担搁下来,苏慕遮见状便让船夫在邻近船埠停靠上了岸。
普通茶坊都有平话的先生,有兴趣的一干人围他而坐,津津有味的听些传奇故事或有头有脸人物的演义话本。 也有略高雅些的,请沿茶肆酒坊间不竭走动的艺人过来唱曲,普通为老者操琴,女儿孙女之辈唱曲,也有老者自拉自唱,曲子不一而足,多为处所小调,唱罢若不想再听,只需摆摆手,摸出多少小钱递过,艺人便伸谢而去。
苏幕遮点头,目光移向戏台。这出戏正演到上虞柏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建康顾生同肄业,同床共枕渐生交谊这出。苏幕遮宿世虽未曾看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戏曲,但大抵情节记的清楚,此生再看这出戏,梗概竟如出一辙,顿时起了兴趣,看的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