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入山寻药[第1页/共3页]
“送经籍之时,从仪修方丈口中得知仪容徒弟在此山采药,便寻了过来。”
那悠然安闲的俊美女人终得一怒,现在,他用长袖擦拭着纸张的模样,格外的谨慎细心,仪容暗自将眸光挪到那男人脸上,瞧着他那清俊的侧脸,逗留半晌后,便又悄悄垂下眼眸,故作调笑之态,悠然道:
“恰是。”
“哦······来此采药。”她做恍悟状,唇边笑意更甚,一双眸子定定的盯着他,方悠然道:“既都是入山采药,那便各采各的罢!”
念罢,她顺手一甩,那页纸便轻飘飘的落入石潭当中,高越见之,赶快俯身将其从潭水中捞起。
尚子一听,便抬开端瞧着眼下不食人间炊火的主子,嘟囔道:“此时正值炎夏,又无佳节到来,寺中香火不似夏季之时鼎盛,偌大一个深山古寺,除了一大拨徒弟姑子要赡养,还要经常接待误入山中来此借宿的行人,不以此来换些银两保持生存,可如何办呢?”
“疯僧也好,圣僧也罢,别人之物,皆不成私行毁损,此事理,仪容徒弟竟是不知么?”
“的确很巧。”
闻他此言,仪容笑着回身拜别,只见她下了个坡,那倩影便消逝于林间。越回过眸光,紧握手中的锄具,迈步朝另一条山路走去。深山清幽葱茏,瞧着那穿过林间的日光,心境渐舒的他唇角上扬。
“闲时便来,并无定律。”
闻她此言,越从袖中拿出那页纸,恭敬的递与她面前,道:“仪止于那山墺小屋中偶得此句,见言语极妙,非常中意,奈安鄙人才疏学浅尚参不透这字句中的奥义,只知定是玄虚高僧所作,遂拿来向仪容徒弟就教。”
连续几月,他都行于山中,与丛草相伴,以蝉鸣为乐,如此安适自乐的光阴于他而言倒是极好。在此地,既无皇城宫墙的深严无情,也无久居高堂之上的亦步亦趋,本就生性自在的他可于谭边静听清泉之声,可于林间侧卧而憩,甚为从心。偶有几次于山中偶遇同来采药的华霜寺姑子,他也是报以含笑,识谦逊道,而后各走各路。
“南山草庐·······”不由沉吟半晌,少顷,便是浑然的顿悟,只听他急声问道:“那草庐旁但是有片赤梅林?”
“天葬台南山脚下的草庐。”
“原也是入山寻药,这老胳膊老腿行于山中本就吃力,何如却又于这坡上摔了下来,将腿给摔折了,现下转动不得,只得呼救于此。”言罢,那老者抬袖拂去额前的汗水,接着道,“此山掩于群山当中,人迹罕至,老朽唯恐呼声无人回应,没想到却遇见了公子。”
她淡然一笑,方瞧着他问道:“想必施主特地于山中寻我,定不会只是为了帮我挖那几株草药罢?”
“本日在集市中卖画之时,刚巧碰到了同在集市便卖草药的仪卿,见她与几位小徒弟立于闹市,面对来往的贩子之人甚为镇静无措,便帮她们呼喊了一下午,末端又买了她们些草药。”
仪容听之,一把夺过那递来的册页,细瞧着那藏于佛经的字句。认出是那和尚的笔迹,便在嘴角扯过一抹鄙夷之笑,喃声念叨:“游子思亲,举目无亲,伉俪相亲,儿思娘亲,亲亲皆殇;三分白,一片红,连珠串,七小巧,万芳同悲。”
“恰是。”越沉声答道,他瞧着那瘫于坡下的老者,又赶紧问道:“白叟家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