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怒斥群臣[第1页/共3页]
众宫人起家,皆拥着主子往大殿走去,殿内还是如昔,案几轩窗皆一尘不染,香炉上青烟环绕,四下暖香暗浮。越缓行于其间,瞧着面前之景,尚将来得及一摸旧物,却被身后热情欢乐的主子推到了殿中坐下,而后,便又被敬上了一杯茶。
宫门大开。
“恭迎高越太子回宫――”
“萧乾,费城两人,晓得郢都时疫一事而不上报,于罪臣沆瀣一气,而致郢都白白死去了那么多的人,实在可爱,先带下去于牢中歇上两日,待那罪臣抓捕返来,再一块儿措置。”
那两个担职于郢都周边的官员双腿一软,便跪倒在地,开口告饶,那颤抖惶恐的告饶声响彻殿内,世人闻之皆不敢侧目,只战战兢兢的正身立着,直到上来的宫人将两人拖押下殿,方才暗自松了口气。
“儿臣拜见父王。”
“去去去・・・・・・・一天到晚的尽多嘴。”
瞧见那一张张熟谙的面孔,高越倍感亲热,赶快抬手道:“都起来罢。”
跟着一声宣召,礼乐奏起,响彻阖宫。正宫殿外,高越身着正装,携百官于宫外大步走来,他神采安静,眉宇间皆是尝遍人生之苦后的淡然之气。
高越喃声道,而后便从吕尚子手中接过灯笼,褪鞋蹇裳,赤足下河,单独往河洲渡去。尚子见之,天然明白主子心中之思,因此又怕他再为情所痴,不由担忧焦急,眼巴巴地瞧着主子涉江远去的背影,无法地等待在河边。
行至殿下,高越立足,跪地一拜道,自此,身后群臣皆拜,道语声反响在宫墙当中。燕王正立于宫外的殿阶前,瞧着那三载未见的太子,不由走下殿来,将他扶起。此时,百官之前,燕王高低细量着面前之人,见他还是气度不凡,但眼角眉梢间却比当年多了些许成熟妥当之气,顿了很久,方才道:
“我们还好,就是这轩子,殿下有所不知,在殿下回宫的前几日,轩子早就将来东寒宫路上的落叶都扫好了・・・・・・・”
听罢,燕王垂眸,喃声道:“当时疫来势凶悍,伸展极快,鸿沟的百姓定措不及防,伤亡惨痛。”
东寒宫中外,宁寂如昔,道旁的梧桐树叶落了一地,慕容昌胤携侍卫守在门侧,宫院内,翠竹青青,紫菊开的恰好,其间宫人跪了一地,见从朝高低来的高越回宫后,便皆俯身拜道:
“别后三载,返来日,终不似,少年郎,越儿,你刻苦了。”
此言一出,殿下顿时骚动不安,群臣皆摆布望之,其间,立于火线的几个官员心中发虚,脸上已有虚汗冒出。
“回大王,戚桐为人狡猾,心机又极其周到,他早将家眷偷送于境外安设,让我们寻而不得,自个儿却又单独藏于大燕鸿沟的深山当中,那边山路极险,丛林密布,要与其间寻得一人委实不易。”班念烈立于堂下拜道。
苍茫的夜色中,越于洲前磕了几次头后,便起家渡河返来,吕尚子赶快迎了上去。易水河边,军马缓行其间,逐步阔别此地,往皇城奔去。
面对众宫人的调笑,轩子厉声恼道。瞧着面前嬉笑逗趣的宫人,越微微一笑,遂放下茶杯,悠声问道:“我不在宫里的这三载间,你们可都还好?”
“大燕鸿沟并非如我们所想的普通凋敝荒凉,那东城小镇虽地处偏僻,但林草丛生,地步遍及,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得意其乐,甚为调和,他们或于山中采药,或于河中捕鱼,或种田织布,皆自给自足;那郢都也是如此,只因疫疾之故,房屋破败了些,但现下已然补葺结束,外加时疾已除,城中之面孔微有改良,不再似封城之时的四下无声,骸骨各处,为此,还须得归功于慕容郡长上书主张驱疫之事,才救那郢都之民于水火之间。”越立于殿下,如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