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决心攻城[第1页/共2页]
杨永见如此功绩被姜堰抢走,另有低垂投奔,心中愤恚。
其一,城中守军骚动,趁夜攻击大营并扬长而去。
动静亦传至都城,杨畅怀深知次子本性,当即写了封信,命人快马加鞭送与杨永。
杨永大怒。
退一万步讲,就算两败俱伤,南阳卫并非姜堰亲信,杨系耗损,天然可取。
“公子此话怎讲?”
“好吧,我们这就脱手!”
“姐夫,莫再踌躇,万一错失时缘,便得不偿失了。”
“本公子虽怒发冲冠,到底另有明智,只围不打,壮壮阵容,想必姜堰定不敢与我等撕破脸。”
“姐夫,您细心机考一番!低垂那等人见利忘义,如何能为姜堰死战不退?”
“信阳卫与姜堰并无友情,擅自变更乃是极刑,何能如此?八成是飞鱼卫假装。”
信送到都城,杨畅怀见封泥不对,当即起疑,再翻开一看,笔迹更是有所涂改,不似杨永所为。
黎瑜本向劝止,细心一想,此事大有可为,毕竟近两万精锐,非南阳卫能比,便服从行事。
“但是这正中姜堰下怀!”
“繁华险中求,古往今来,多少贵爵将相是靠赌出来的?姐夫,机不成失,失不再来啊!”
“黎将军,速调雄师包抄荥阳!”
其二,信阳卫聚众上万,正向此地而来。
黎瑜服从,很快号令下发,回执亦半晌就到。
殊不知,未出都城,已被飞鱼卫截获,并略加点窜,送至杨永处。
黎瑜拆开细心看了一番,蹙眉道:“这信并无题目,应是老泰山亲笔,为何有假?”
飞鱼卫依葫芦画瓢,却有所分歧,只是将信偷出点窜,再原封不动放回。
若其身故,又如瓦剌一战普通,无人穷究此事,只说姜堰死在乱军当中。
“荥阳是华氏郡望地点,现在华氏之首陨落,华氏族人如何能助姜堰?”
“好!迟则生变,不成围城,只能硬攻,姐夫不成怜惜兵士性命,务必拿出精锐!”
“这就对了,这就对了!姜堰一举一动看似高深,实则有迹可循。”
“何况萧羽是我娘舅,如何能与我等死战?”
“天然可行,只是姜堰若亲身出马,言明此事是他越权批示,该当如何?”
“公子,若如此做,可就再无转头路了!”
飞鱼卫此次却不禁止,十余人很快将手札送到。
因而杨畅怀另寻前程,命十余人分头解缆,必须送到。
姜堰乃杨系劲敌,后军都督府、关陇徐氏、林卓以及司马军等人皆未成气候。
杨永将信扔在桌上。
公然如黎瑜所料,姜堰直接采纳。
“总好过让姜堰名利双收!”
不过细心想想,姜堰乃至可大破瓦剌,仿佛面对城外二流军队,亦有一战之力。
“但是这只是猜想,二者皆可。直到姜堰变更信阳卫并出城搅局,这才坐实此信乃假。”
黎瑜却总觉那边出了疏漏,低头不语。
“家父毕竟非我,笔法有迹可循,飞鱼卫若要仿照,并驳诘事。”
杨永大悦。
“不战则已,战必死战,你放心。”
至于好动静,城内生乱,民气惶惑不说,军心亦不稳,若对峙下去,想必城内必输。
“至于姜堰出城,怕是在狐假虎威,恐吓我等,城内暴动方才是其亲信大患!”
可转念一想,此事似有转机!
姜堰指向南面,中军地点之处。
“世人皆说姜堰胸无弘愿,但是你我却非常清楚,此人智勇双全,不得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