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听雨楼 (一)[第1页/共3页]
南都城内,车水马龙,一片繁华。百余年前,太祖朱元璋称帝南京,将此地设为“应天府”,以后燕王朱棣策动“靖难之役”,将都城迁至燕京,改名“北京”,应天府遂改称“南京”,一南一北,相互辉映。南都城汗青悠长,明初又作为一国之都,此时繁华大气犹在苏杭之上。
水云愁道:“不错,何况以武功而论,莫说闫庄主年龄已高,便是昔年他武功全盛时,以柳叶刀法的能力,也决不成能将云从龙这等妙手一刀毙命。”
石门以后是一条宽广的地下通道,四周皆用石板铺得整整齐齐,墙上挂着火把,整条隧道照的通亮。慕皓辰不由悄悄称奇,跟着水云愁和福祥二仆又弯弯折折走了约莫小半个时候,耳旁传来潺潺的流水声,内心愈发的欣喜,想要看看隧道绝顶究竟是甚么处所。
慕皓辰问道:“提及柳叶刀,江湖上最负盛名的天然是江南绿柳山庄的闫庄主,只是这闫庄主已金盆洗手多年,绿柳山庄与潜龙帮又一贯井水不犯河水,又怎会趁着豪杰大会之际,暗害云从龙?”
慕皓辰等四人快马加鞭,出了泰安城,所幸沿途并未碰到蓬莱阁妙手前来寻仇,二民气想,大抵是凌盛伤势过于严峻,这时凌霄应当忙着礼聘名医替他儿子医治脸上的剑伤,是以临时将其他事放在一边。
水云愁叹道:“一个天邪宗便足以令江湖民气惶惑,再加上东洋倭寇,唉,只怕而后中原武林必将动乱不安。”
这几句话听的慕皓辰一头雾水,暗自笑道:“甚么你的我的,买的卖的,有话莫非不能好好说?”当下便和水云愁等将马匹拴在门外,交给店外的伴计,便进了店门。
“你是说‘北阎罗’唐天洪的横刀‘断风’?”水云愁接口道,“以刀的形状而言,你的猜想倒也符合。唐天洪所用横刀传闻乃是他唐朝先祖所传,横刀是唐朝的一种制式军刀,由汉环首刀演变,东洋军人所用的倭刀,亦鉴戒了横刀的形状与锻造之法。”
慕皓辰正色道:“倘若云帮主真是被东洋军人所杀,那么中原武林人士的处境可更加伤害了,就连潜龙帮这等海上大帮的帮主,亦能被凶手悄悄松松一刀毙命,逃之夭夭,那么平常的武林人士,岂不是更非敌手。”
慕皓辰悄悄纳罕:“这声音好似就在耳畔,说话之人究竟在哪?”
慕皓辰赞道:“如此美景,当真不负‘听雨楼’隽誉!”水云愁道:“听雨楼通往城内城外的密道共有五条,这只是此中一条。”
“楼上?”慕皓辰一阵错愕,面前的楼只要一座,但那楼远在湖岸另一头,中间少说也隔了四五十丈,两边相隔如此之远,那听雨楼主眼力之强自不必说,竟然也能将声音传到跟前,这一手“千里传音”的绝技,当真神乎其神。
到了隧道绝顶,面前又是一道门,只是这门乃是平常的大门,并非厚厚的石门。水福将门环长长的敲了三下,门便被外边的仆人翻开,水云愁道:“这便到了,慕兄请。”
面前湖水清冽,奇石嶙峋,岸边绿柳始发新芽,翠意渐浓。绿柳背后,模糊可见天井数座,湖边一座古楼耸峙其间,很有唐宋之风。那便是武林中得享大名的听雨楼。
水云愁坐在顿时,听到此言,一拍大腿,道:“是啊!近年来江浙、福建一带惨遭倭寇海盗扰乱,这潜龙帮长年在海上乞食吃,一贯与倭寇反面,这么一来,便说得通了。何况自从当年天国门四分五裂后,唐天洪便已消息全无,他没有来由要和潜龙帮作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