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比武斗剑(七)[第3页/共4页]
世人先是齐齐面露迷惑,细细思考以后便即转为浓浓惶恐。
这已经是两边综合气力的比拼,“随机应变”在此时尤其首要!
两剑如果交击,非论轻重与否,毫不成能不发涓滴声响!场中如此景象,只能是二人不约而同的挑选了在双剑即将交击的刹时变招,制止了剑刃直接相触······
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制胜之道也!
此时,岳不群以希夷剑法主攻,但见一道紫蒙蒙剑影时大时小,时而化作千百,漫天攒射,时而缩为一丝,游走不定,在左冷禅势大力沉、劲风吼怒的剑招间交叉不休,寻隙而入。而一旦攻守易势,岳不群便以暴风快剑中的借力变招之法,抵挡左冷禅进犯的同时借力游走,或是蓄势反击······
但见一粗一细两道身影乍合即分,复又交叉,重堆叠叠,影影绰绰。左冷禅周身乌光湛湛,稠密时似铜墙铁壁,守得滴水不漏,开应时化作长枪大戟,守势凶悍霸道。岳不群手中虽只一袭狭长银芒,舞动间却似化作成百上千,似虚还实,场表面战诸人只见数不清的雪亮剑影寒芒覆盖着岳不群身外周遭近丈的空间,瞬息间竟无人能够辩白出其剑招是攻是守。
嵩山快慢十七路剑法,乃是左冷禅武功有成以后,合门内众妙手之力,将诸多嵩山剑法及精美的残破剑招堆积清算,总结完美而成的上乘剑法。此剑法气势森严,能力恢弘,配上嵩山特有的刻薄沉重的黑剑,一招一式如同长枪大戟,纵横千里,乃堂堂正正之师,已是现在嵩山派的支流剑法。论职位,犹在嵩山派另一起上乘剑法——子午十二剑之上。又因这类方向堂堂正正、势大力沉的剑法,最易遭到诡异迅捷、窜改多端的武功掣肘,以是嵩山剑法向来重视剑速窜改,忽快忽慢,收放不定,动则劲气勃发,守势雷霆万钧,令敌不得不退避戍守;静则渊渟岳峙,守如铜墙铁壁,使敌无机可趁。快慢十七路剑法更是其间大成之作,其剑招之快慢、动静、攻守变更流利,却又常常出其不料,即使仇敌武功诡异快速、窜改多端,也必定被打乱进犯节拍,束手束脚,发挥不开。
但因习练者的功力深浅不一,发挥出的结果天然有所辨别,由浅至深大抵可分为三个层次,即若即若离、若隐若现、如有若无。第一层的若即若离只是入门,但也需深厚的内力为根本,发挥时剑刃破空声非常轻微,仇敌只见一道剑光直袭其周身关键,出招格挡,却又发明剑光不再,忽而呈现在身上另一到处所,当真防不堪防;第二层的若隐若现则需极深厚的功力才气御使,剑刃破空声可谓极其纤细,剑光时而散如白虹,风驰电掣,时而凝如细线,诡秘变幻,可谓隐现不定,不成捉摸。岳不群和徒弟宁清羽都在这一层次,只是岳不群仅仅算是初入其间,而宁清羽混元功更加深厚,已然在其间很有成绩;而第三层的如有若无,大抵只要风清扬那般绝世功力才气发挥,定然能力无匹;至于传说中的无声无息、无影无形境地,就连此剑法的初创者亦未曾达到,自是无需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