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 章 火焚茅庐人向西[第2页/共2页]
“起火啦!起火啦!赵四家的屋子起火啦!”
赵四就如同这一刻赵兴安身之处的山岗上,到处可见的狗尾巴草一样,春季来时抽叶发展,春季来时枯萎变黄,只留得下一地草根。
只是嘴巴稍小,唇薄少肉,下颚略尖,看上去多了几分倔强和不甘。年方十四的赵兴固然肤白如玉,清清癯瘦,但骨骼广大,并不薄弱。独一完善的恰是上一世几次磨炼出来的甲士气质和小麦色的安康皮肤。
枪和弓是赵四留给傻痴儿子赵兴独一值钱的两件产业。
当年赵四迎娶李玉娉时,身份是雁门郡驻军一个部曲校尉治下的屯长(带兵约百人,貌似现在的连长)。提亲的人上门以后,李家也没有过量要求,随便便将李玉娉嫁了出去。
一阵阵惶恐失措的叫唤声跟着冲天而起地熊熊火焰,响起在春季深夜的村庄里,引得鸡鸣狗吠地好一团乱哄哄的气象。
路上无事,赵兴除了背着人偷偷将贴身带着的两卷练武秘笈拿出来揣摩以外,就是与刘继礼闲谈。
厥后鲜卑人频频犯边,赵四心中不安,在一次作战负伤后解甲归田,回到冀州魏郡安阳县赵家庄,伺弄几亩薄地,闲时进太行山打猎,聊以度日。
细心看去,这二人恰是焚家而去的赵兴和他娘亲。只见赵兴右手握着一杆亮银龙胆长枪,紧紧攥着枪柄中部的手指骨节还因为用力而嘎吱作响,较着地出售了现在孤傲少年的表情。
当时,白叟嘴里还念叨着:“你家痴儿,骨骼清奇,边幅严肃,于理将来当建不世之功,何如造化弄人,竟然因为一场天花,让他不辨东西,呆傻非常。此两件兵器是我年青时请大匠所制,不敢说是罕绝天下的奇兵,却也当得上人间难觅的良器。吾将此二物赠与公子,并有誊写的枪法射艺秘笈两卷一并奉上,但愿有朝一日彼苍开眼,让这痴儿复苏过来,能够习得几分技艺,保你一家三口全面。”
望着远处曾经居住的两间茅舍在秋风吼怒中化成飞舞的灰尘,赵兴胸中没有多少不舍和哀伤。都穷到这份上、苦到这份上、背到这份上了,另有甚么好顾忌的!
商队持续往西而行,本觉得过了最难行的一段以后,门路就会承平,不想却碰到了剪径的毛贼,倒是多出一段嘉话来。
一柄乌黑巨大的雕弓被赵兴斜背在身后,从右肩前面暴露的箭壶里装着满满的一壶雕羽长箭。不得不说,赵兴现在的这副扮相,还真有几分傲视天下的气势,又有几分豪杰落魄的寥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