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二臣的用途[第1页/共2页]
“陛下,臣附议,臣附议……”这二位老臣一带头,其他的文武臣僚也跟着拥戴。
“哦,”朱由崧心中一喜,看来这些宵小二臣偶然还是有点用处的,因而摆出一副善言纳谏的态势,“爱卿无妨详细道来,朕愿闻其详。”
但如许吵吵到入夜也无济于事,因而一摆制了他们,他看到一值保持沉默的礼部尚书钱谦益,面色安静,晓得这位东林魁首好标新创新,与皇家唱反调,最后终究投降鞑子成了二臣,何不让他说两句呢?因而道:“受之何不谈谈高见?”
朱由崧让他们平身以后,把四镇要粮要钱的折奏公诸于众,最后道:“众卿,这件事该如何办,议一议吧。”
朱由崧悄悄地听着,微微点头,没有表态。
“臣明白。”吕大器忙拱手道。
朱由崧耐着性子又听了一会儿,实际上对这个题目他已经定夺了,现在他只不过走个情势,想听到本身想听到的声音,然后顺坡下驴,这件事就算颠末廷议法度了。
吕大器躬身,一脸的苦相道:“禀陛下,库银不敷一百万两,粮不过三万石,军器马匹也未几了,还下欠各地俸银六十万两,鲁地治河疏浚的款银另有五十万两无有下落,另有秦地赈灾的银子起码有八十万两的缺口……”
想想这些,自发得江南士绅骂人很短长的钱谦益不无对劲地回府了。
固然朱由崧是至高无上的皇上,具有说一不二的皇权,但因有内阁这其中枢机构,有些情势或者叫法度该走还得走,不然,又会给那些空谈误国专爱挑皇家弊端的言官御使以及东林人士留下话柄。
钱谦益看朱由崧正视他了,心中稍感顺畅,点头晃脑道:“陛下圣明,固然,四镇军将犯警不法,这是众目之究竟,然我大明正值多事之秋,西有流贼,北有东虏,势如虎狼占有,不日必行虎狼之事。守土护京,匡复北直全仗着这些边兵边将,是以四镇之乱最多疥癣之疾耳,今陛下若不与之赋税,必将激发边兵暴动,祸乱大明,这才是亲信大患啊。”
朱由崧对这些人的答复还比较对劲,看来颠末洗濯厂卫,肃除马党,朝堂正气上升,浊气降落,结果较着啊。不过,这却不是朕想要的答案,因而又道:“那依众卿之见,朕应当如何答复他们呢?”
吕大器字俨若,听了以后唯唯诺诺道:“陛下义薄云天,以内帑恩泽天下,实乃百姓之福,国库殷实了如数还归内帑天经地义,微臣记下了。”
朱由崧晓得,南明政权这个烂摊子别说补一百万两,就把内帑银子掏空也捂扯不住这个大洞穴,面前只能捡要紧的顾。
是以朱由崧当即传旨,召开御前大臣集会。
再说内帑是有些银子,但现在用钱的处所太多了,赈灾和欠俸触及民生和稳定,当然是首当其冲的,固然治河兴建水利也是民生工程,但鲁地顿时就要归清鞑子了,现在本身鞭长莫及,只能先稳定南明局势,断不能出钱为清鞑子干活,让他们本身掏腰包吧。
钱谦益现在对朱由崧定见大了,他有一种遗珠之憾决定不发一言,不献一策,但见皇上发问晓得不说话不可了,暗道氏君还记得老朽哇,因而上前躬身道:“陛下,依臣鄙见,应当如数拨付四镇赋税。”
“算了。”朱由崧一摆手打断了还在列举亏空账目标吕大器道,“四镇所需粮饷由朕的内帑付出吧,让翰林院拟旨,先拨付滁州、和州的粮饷,因黄得功的人马离京师比来,担子最重,人家功绩也最大,其他三镇的粮饷后续拨付。别的再从朕的内帑拨付一百万两充入国库以作急用吧,不过俨若,等国库有了银子得如数还给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