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黄帝内经》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87章 本输第二[第1页/共2页]

胆出于窍阴,窍阴者,足小趾次趾之端也,为井金;溜于侠溪,侠溪,足小趾次趾之间也,为荣;注于临泣,临泣,上行一寸半陷者中也,为俞;过于丘墟,丘墟,外踝之前,下陷者中也,为原;行于阳辅,阳辅,外踝之上,辅骨之前,及绝骨之端也,为经;入于阳之陵泉,阳之陵泉,在膝外陷者中也,为合,伸而得之,足少阳也。

缺盆当中,任脉也,名曰天突。一次,任脉侧之动脉,足阳明也,名曰人迎。二次脉,手阳明也,名曰扶突。三,次脉手太阳也,名曰天窗。四,次脉足少阳也,名曰天容。五,次脉手少阳也,名曰天牖。六,次脉足太阳也,名曰天柱。七,次脉颈中心之脉,督脉也,名曰风府。腋内动脉,手太阴也,名曰天府。腋下三寸,手心主也,名曰天池。

是谓五脏六腑之俞,五五二十五俞,六六三十六俞也。六腑皆出足之三阳,上合于手者也。

膀胱出于至阴,至阴者,足小趾之端也,为井金;溜于通谷,通谷,本节之前外侧也,为荣;注于束骨,束骨本节以后,陷中者也,为俞;过于京骨,京骨,足外侧大骨之下,为原;行于昆仑,昆仑,在外踝以后,跟骨之上,为经;入于委中,委中,中心,为合,委而取之,足太阳也。

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络脉之所别处,五俞之所留,六腑之所与,合四时之所出入,五脏之所溜处,阔数之度,浅深之状,高低所至。愿闻其解。

心出于中冲,中冲,手中指之端也,为井木;溜于劳宫,劳宫,掌中中指本节以内间也,为荣;注于大陵,大陵,掌后两骨之间方下者也,为俞;行于间使,间使之道,两筋之间,三寸当中也,有过则至,无过则止,为经;入于曲泽,曲泽,肘内廉下陷者当中也,屈而得之,为合,手少阴也。

肺合大肠,大肠者,传道之腑。心合小肠,小肠者,受盛之腑。肝合胆,胆者,中精之腑。脾合胃,胃者,五谷之腑。肾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腑也。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三焦者,中渎之腑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腑也。是六腑之所与合者。

胃出于厉兑,厉兑者,足大趾内次趾之端也,为井金;溜于内庭,内庭,次趾外间也,为荣;注于陷谷,陷谷者,上中趾内间上行二寸陷者中也,为俞;过于冲阳,冲阳,足跗上五寸陷者中也,为原,摇足而得之;行于解溪,解溪,上冲阳一寸半陷者中也,为经;入于下陵,下陵,膝下三寸,月行骨外三里也,为合;复下三里三寸为巨虚上廉,复下上廉三寸为巨虚下廉也,大肠属上,小肠部属,足阳明胃脉也,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是足阳明也。

岐伯曰:请言其次也。肺出于少商,少商者,手大指端内侧也,为井木;溜于鱼际,鱼际者,手鱼也,为荣;注于太渊,太渊,鱼后一寸陷者中也,为俞;行于经渠,经渠,寸口中也,动而不居,为经;入于尺泽,尺泽,肘中之动脉也,为合,手太阴经也。

肝出于大敦,大敦者,足大趾之端及三毛当中也,为井木;溜于行间,行间,足大趾间也,为荣;注于太冲,太冲,行间上二寸陷者当中也,为俞;行于中封,中封,内踝之前一寸半,陷者当中,使逆则宛,使和则通,摇足而得之,为经;入于曲泉,曲泉,辅骨之下,大筋之上也,屈膝而得之,为合,足厥阴也。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