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荒村拾遗》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窑掌村[第1页/共2页]

一名村民拿着一根长长的带手柄的锯走了过来,问他这叫甚么东西,干甚么用的,老乡说是电锯,锯boluo用的,这两个字不知该如何写,是处所话,意义是指疯长在地塄边的杂草和灌木,本地人统称为boluo。这么一条电动的长锯不便宜呢,要一千多块钱。

窑掌村共有寺院三座,分大、中、小月寺,大月寺地点的山叫月苑山。

坐着就感觉困乏袭来,姚剑找处所打盹儿去了,我一人跑到劈面的山上拍村庄的全景。远处抚玩窑掌村,清一色的石头修建,松散松散,团体气势调和同一,却每一幢又不尽不异。门窗院落各具特性,村里村外古木参天,郁郁葱葱,和陈腐的民居相映生辉,美不堪收。

窑掌村的第一景,叫小月寺,原修建早已粉碎殆尽,靠近路边的山坡上有一座亭子是新建起来的,因为新,以是没有甚么抚玩代价。稍作逗留后,七拐八绕下到一条深沟里――太行山的特性,凡是风景殊胜的处所,门路必然崎岖盘曲。

一起走来,人影寂寂,在一座没有大门的院子里,一名上了年纪的村民正蹲在家门口端着一碗面条风卷残云般往嘴里扒拉着。一只小猫走过来喵喵叫着,向我们讨要东西吃呢。

2011年的仲夏,受邀随《山西日报》原副刊部主任姚剑佳耦一起驱车前去访问。

中午吃了姚剑夫人做的铁锅炖菜、家常豆腐、韭菜炒土鸡蛋,炖锅里大把的豇豆干,有一种特别的甜香,可谓人间甘旨。

现现在的的都会人被水泥丛林里圈腻了,被汽车喇叭和喧哗市声吵烦了,开端喜好往乡间跑。在青山绿水中撒撒欢,逛逛路,开释一下愁闷,呼吸一点新奇氛围,吃一口乡土味道的农家乐饭菜,成为新一轮的时髦。

窑掌村村委位于中月寺,到了这里就算是到了窑掌村了。不远处一座古旧的门楼子刷上了一层紫禁城外墙的色彩,因而旧修建透着一种极新。

至心但愿这座斑斓的村庄能永久斑斓下去。

大月寺原修建已然了无陈迹,现有的修建由信徒们集资修造,看上去和浅显的民居住房不差多少,水泥抹成的八角亭,粗陋粗鄙,亭子里放着两面功德碑,都是时下的东西,毫无代价。

去拜访大月寺的路上,看到一处奇峰怪峡,天门一样的豁口,令人惊奇,原觉得是大天然的佳构,一问才知是当年学大寨时被报酬炸开的。村民先容说,当时这里原想造一座水库蓄水,后发明地下渗漏遂作罢,因而留下这么一处风景,也算是窑掌村一处当代的人文景观了。

从大月寺出来,沿路向山下走去。山沟里风景虽好,但不通风,时价中午,闷热难当。逛逛歇歇,来到一条干河滩边。这里曾经有一条河,昔日的一弯清流,现在只剩卵石滚滚。山中没了河道,如同文章没了思惟。

回望窝在大山环绕中的大月寺,当年必然是红墙碧瓦、晨钟暮鼓,木鱼伴着佛唱,整天香火环绕,而现在只能设想一下了。

题记:窑掌村附属晋城泽州县晋庙铺镇,紧靠河南的济源。

不远处的田间,有老乡在耕作,寺院外天竺花开得恰好。一名老太太拄着拐杖站在寺院门口,手搭凉棚向远处张望着甚么。传闻这两位看寺院的老乡来自河南。

随便和老乡闲谈了几句,以后在村里持续漫无目标地漫步,来到一座无人的院落,姚剑坐下来取出一根卷烟抽起来,说他很想来这里买几间旧房,做个青山淡水的隐士。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