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第2页/共2页]
在沈熙的事上,便是如此。
但对于远在辽城的更多人来讲,沈熙这个穆宗一脉最后的骨肉,倒是他们的某种依托,让他们能够一向牢服膺得,在当年的危急关头,有那样一小我,明显是天子之尊,却情愿为了他的子民,而让本身身陷险境。
对于很多人,就比如沈兆临来讲,当时候的沈熙还只是个恶劣的孩子。
沈兆临手里的筹马实在很少。
百姓或许没有多少的权势,大多数百姓乃至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但当如许的民气拧成一股绳时,就算是天子之尊,也不得不低下本身崇高的头颅。
这说的也就是民气与民意了。
以是,在这储君的争夺当中,即便皇宗子甚么都不做,即便二皇子跟着春秋的渐长,已经学会了如何才气不动声色的将人拉上本身这艘船,但二皇子到底还是居于优势的。
二皇子手里贫乏有力的筹马,如果能将沈熙掌控在手里,不管是要借着沈熙能牵动的民气与民意做些甚么,还是要借此给大皇子身上嫁祸些甚么,不都是再简朴不过的事吗?
历代帝王都常说一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他毕竟已经做了太久的繁华闲人,也没有真正的走入过那权力的中间,以是他独一拿得脱手的,大抵也就只要他阿谁是穆宗一脉最后一点骨肉的儿子了。
到当时,他娶了安阳郡主,这还能是他青云之路上的停滞吗?
沈兆临的设法很简朴,比起锦上添花,老是雪中送炭要更让人印象深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