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第1页/共5页]
不管桓稚玉如何愁闷,桓容临时卸下重担,准期巡狩。
竹管内装有两封手札,一封写给桓容,一封则是给秦氏来人。
听出话中威胁,郗超眼神微变,贾秉面露兴味。
无他,秦钺和秦璟实在太像。看着面前的少年,仿佛在看十几年前的秦玄愔。
有老者见到桓容,认出他身上的衮服,当即拜倒,沙哑道:“两邦交兵是为中原正统。官家多年交战,荡平贼寇,功在中原。今为免生灵涂炭,命令开城门,请陛下看在这个份上,莫要斩尽扑灭!”
邻近八月尾,北地还是少雨,明显又是一个灾年。
见到桓容,秦钺一样有些吃惊。不过,想到叔父之前所言,又感觉桓汉天子本该如此。
立即有宦者上前,慎重接过手札,呈送到桓容手边。
号角声和战鼓声接连响起,马队上马,步兵布阵,向长安城囊括而去。
路太长安时,变故陡生,步队俄然少了一大截,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从半空截断。与之相对,城内城外同时飘散焦香,堪谓奇景。
期间,桓嗣率兵拿下雍州, 防备秦玖和秦玚的雄师。
火势渐小,胡人们喝彩一声,跪地感激上天,不顾身上的伤口,争相冲进火海。
见到秦钺,桓容大要平静,心中却实在是吃了一惊。
如果秦氏违背信誉,亦有体例应对。不过,以秦氏的家风和历代所行,连贾秉和郗超都不思疑,他们必定会实施承诺。
隔年,汉天子巡狩天下,封禅泰山。
换做平常,见到蝗虫过境,百姓必然恨得咬牙切齿。现在则不然,不但是交兵两边,连城内百姓的眼睛都绿了。
以平常目光来看,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口出此言,未免有几分儿戏。但是,秦钺是秦玖的宗子,秦策的长孙,将来的秦氏家主。
这莫非就是上天之意?
颠末一次摸索,汉军和秦军都对敌手的气力有了清楚熟谙, 汉军收起轻敌之心,严格遵循桓容的号令,实施围城之计。
颠末一番狠恶的争辩,终究,多数人附和与秦氏互换。
桓容点点头,不假别人,由贾秉为秦钺带路,引他往营中歇息。
自此今后,史乘再无三韩之名。
如果两边达成和谈,桓容点头放人,秦氏天然会实施承诺。如若不然,鸿沟守军大肆南下,两败俱伤在所不吝。
桓汉忙着规复活产,大力生长海贸,秦氏一样没有闲着。
诸事定下,帐中文武连续散去,桓容亲笔成文,落下天子金印。
未几,桓容升帐,调集群臣,就秦氏提出的前提停止商讨。
如果他没记错,来人应当是秦玖宗子,秦璟的侄子。
老者让开门路,桓容正要入城,秦钺却策马而出,挡在桓容身前。他带来的西河甲士紧随而至,是为向汉军证明,这不是空城计,城内并没有埋伏。
守城的秦军手持-枪矛,单膝跪地。二十几个胡人不顾存亡,往身上泼水,就冲要入火海当中。
此时,桓稚玉小朋友已长成翩翩少年,比亲爹桓石秀的风采更胜一筹。
桓容展开手札,重新至尾看过一遍,见到落在开端的秦国太后印,以及秦玖秦玚等人的私印,神情未见轻松,反而更显凝重。
少年身姿矗立,一身玄色长袍,并未戴冠。仅是舞勺之年,眉眼之间已埋没凌厉,周身模糊有煞气缭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