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第4页/共6页]
帐中一片沉寂,世人齐齐将目光对准刘牢之。
此时,听到桓大司马下达的军令,不由得愤恚填膺。
太和四年十月尾,桓温雄师获得枋头大捷,遇鲜卑军截断粮道,后济无着,放弃攻打邺城,全军拔营南返。
但是,持续游移不定,石门的袁真恐要全军淹没,陆路也会被鲜卑军扼住。
“这满车……东西,容弟收来何用?”究竟上,刘牢之更想说褴褛。
使者很快返回,没带回朝廷派兵的动静,反而密报说,朝廷知慕容垂部下精兵尽丧,要趁机夺他帅印,重向豫州调派刺使。
“将军,真要眼睁睁看着桓校尉送命?!”
桓冲看向桓豁,眼中闪过一抹惊奇。
争着领兵送命,桓大司马如何究查,将死人拉出去鞭尸?
“除非桓元子不要名声,让世人晓得他千方百计害死亲子!”
“请将军命令,容愿领一千步兵为雄师殿后!”
桓温得知动静,当即升帐,召诸将官和诸州刺使商讨,究竟是该孤注一掷,乘枋头大捷攻陷邺城,还是尽早拔营撤兵,以防粮秣断绝,被燕军阻在路上。
“诸位之心,容铭感五内。然军令如山,不敢有涓滴违背。如因容之故,使得诸位功不得赏,爵不得封,反被督帅问责,容实惭愧难安。”
号令一道接一道下达,五万雄师同时动了起来,人喧马嘶,营地中一片喧闹。
桓容决意殿后,不想拖累世人。
桓豁表白决计,殊不知是给桓温挖了个大坑。
世人言辞诚心,没有一点做假,刘牢之不由动容。
军令下达以后,郗刺使派人传话,军令不成违,但可暗中行动,派人替代桓容。
“留千人殿后,防寇追袭。”
五万雄师驻扎枋头,进退不能,说不定真会由大胜转为大败,北伐之势由强转弱,终究功亏一篑。
既然不能甩锅,桓温不再故作游移,当机立断,命令整肃营地,派出马队窥伺鲜卑军意向。
“将军。”
此次晋军北伐,慕容垂领兵救邺城,调派使者向部落征兵,成果都是推三阻四,没有一个痛快承诺。
“将军,桓校尉非是武人,临战已是勉强,如何能为雄师殿后?”
“好。”刘牢之重重点头,神采中尽是敬佩。
“不。”慕容垂嘲笑道,“着人广布流言,说我命令在沿途水井溪流下-毒。汉人向来多疑,宁肯托其有不成信其无,必会沿途凿井取水,行速定会减慢。”
桓温几乎咬碎后槽牙。
想起被关押在中军的慕容冲,思及至今含混不明的请功之事,刘牢之不由嘲笑,对桓大司马的观感直线下落,近乎有几分鄙夷。
这些胡人一定敢扰乱雄师,但是,赶上他如许行速迟缓,拉着一排大车的“肥羊”,必定会生出贪念,试着咬上一口。
“我要杀了那老贼!”
“日前清理疆场,依府君叮咛,搜回鲜卑皮甲百余件,枪矛刀戟千余。武车装配的箭矢业已寻回,半数损毁,半数尚且可用。”
桓容不知刘牢之的筹算,分开军帐后,立即找来荀宥钟琳商讨,安排为雄师殿后之事。
桓容活捉慕容冲,名声一时无两。
待他背影消逝在帐后,世人堕入一片沉默。继而有人将佩剑狠狠丢在地上,用力握拳,只感到说不出的愤激和窝囊。
昔日喧闹的大营,现在萧瑟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