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第1页/共4页]
想起她第一回呈现在他面前时,是在广郡王的夜宴上,她当时不过十五六岁年纪,姿容出众,举止活泼,成心偶然地吸引他重视,他当时觉得她不过是谁家不懂事的小娘子,未曾放在心上。谁知过未几久,在幽州刺史来长安述职的筵席上,他又再一次见到了崔氏。当时他因席间气闷,到湖畔透气,黑暗中,这女子“不谨慎”撞到了他的身前。
沁瑶看清画像中人的边幅,大吃一惊,这男人不恰是前几日在书院盘桓的游魂吗?
是以他跟蔺效一查出事情的原委,头一个便要将澜王摘出来,以免他被崔氏扳连,遭皇上猜忌。
刘赞略一沉吟,对冯伯玉道:“蒋将军他们现在楼上候着我,我先上去瞧瞧,看看里头的景象。你手上不是有桩无头公案吗,此处人多热烈,不如趁这个工夫去看望看望。”
可目睹为实,耳听为虚,若不是亲眼所见,皇上恐怕还会心有疑虑,不如设下一场局,引了皇上的近侍米公公等人到此处,让他们亲眼看一场好戏。
冯伯玉垂眸看一眼画像,顺手展开道:“长安城郊前几日发明几具知名死尸,其他几具都已脸孔全非,只要此人还算五官划一,便画了他的画像来刺探一二,看有没人认得此人。”
米公公等人忙上前拦住澜王,急声安慰道:“王爷,使不得啊,此人是朝廷要犯,若就如许将他给杀了,有些话恐怕就说不明白了。”
沁瑶跟着裴敏等人从云容斋出来,悄悄瞧一眼劈面,见崔氏的马车仍在楼下停着,忍不住抬眼看向楼上。
想到此处,她沧然一笑,事到现在,说甚么都晚了,就算重来一次,只要她心魔不除,必然还会挑选一样的路。恨只恨当初为甚么要跟着兄长来长安记念,若没有澜王府门前那惊鸿一眼,也就不会生出厥后的痴念了。
沁瑶的重视力却已经落到冯伯玉手中的画像上,猎奇道:“冯大哥,你要找人吗?”
“王爷。”她眼泪滑落下来,看着澜霸道,“妾身故不敷惜,便是王爷将妾身千刀万剐,妾身也断不敢有半句牢骚。只是这些事全由妾身一人运营,与妾身的兄嫂家人一概没有干系,敏郎特别无辜,还望王爷明鉴。”
因为抱着这份心机,在嫁给曾南钦和嫁入澜王府之间,她决然挑选了第二条路。她兄长当时正卯着命想往上爬,见mm故意攀附澜王,天然乐见其成,很快就充当起了推波助澜的角色。
她本就比蔺效大两岁,因着曾南钦随军出征,拖缓了嫁人的日期,直到十六岁仍待字闺中,
澜王这时将目光转向始终僵着不动的曾南钦,俄然一把将蒋三郎腰间的剑拔出,挥剑对准曾南钦的胸膛,就要将他当胸刺死。
蒋三郎一惊,忙伸手扶住他,见澜王面色丢脸,故意欣喜几句,却因场面实在丢脸,不知如何劝起。
沁瑶惊奇地笑起来道:“冯大哥,你才从大理寺主簿被提为推丞,已经擢升得够快了,还要如何快些擢升?连我阿爷都说你前程不成限量呢。”
蒋三郎在一旁调侃地笑笑,这妇人这时候倒晓得惊骇了,大隐寺之事牵涉到几位皇室公主及一众朝中大员的女儿,若这些人当日十足死在了刀下,不说别人,光一个康平就足以引发皇上的大怒。
厥后她终究称心快意地嫁进了澜王府,第一回他来给父王存候时,她忘了粉饰,近乎贪婪地将他看了又看,若不是李嬷嬷暗中提示,几乎就在他父子面前露了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