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红楼之拖油瓶》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六十二章[第1页/共7页]

“那你为甚么要这么做呢?”尤子玉尽是体贴的看着陈珪,恨不得上前摸摸他的额头,看看是不是发热烧胡涂了。

尤三姐儿一想到此事,再思及书中的剧情走向,由不得嘴里发苦,心生酸涩。

陈府内宅,尤三姐儿一面吃着井水灞过的西瓜,一面同世人谈讲。只听得一干内宅女眷们恍然大悟。冯氏忍不住笑道:“怪不得老爷总和我说我们家三姐儿是投错胎了,倘或托生个小子,将来必然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儿。只从今儿一番话出来,我就全明白了。”

“……娘舅此举,不过是为着敲山震虎,杀猴儆鸡罢了。我们自家人是晓得的,娘舅之以是能得了太子殿下的青睐,是娘舅有这个本领。但是外人却不晓得,只当是娘舅时运好。哪怕娘舅向太子殿下谏言在朝中推行复式记账法和养廉银子,这算是真才实学了罢?亦有人对此不觉得然。更是觉得陈珪根底陋劣,出身豪门,便肆意刁难,妄图踩着娘舅以彰本身。如若不然,也不会娘舅向太子讨情给外祖母乞假如许平常的事儿,都有人弹劾说嘴。可见娘舅常日里油滑过分,让世人觉得他没脾气,便能够随便逼迫了。现在娘舅略施小计,且叫他们晓得晓得,娘舅也不但是好性儿,也不是好惹的。”

世人闻言,忍不住的又是一阵哄堂而笑。三姐儿目睹世人已经放心放心了,便掩了底下的话没往外说。

石荣气的口不择言,指向陈珪的手都在颤抖,面色更是乌青一片。但是身为当事人的太子殿下却一变态态的沉默不语。用一种仿佛初见陈珪普通,别致陌生的目光打量着陈珪。

及至到了龙盛楼,上了二楼配房,点了一桌丰厚席面,推杯换盏相互敬了几杯酒,赵寅才笑眯眯地提及闲事儿来。只提示陈珪既压服太子殿下放弃两江门下,现在两江官员便如釜底抽薪,只怕要做困兽之斗。他们且不敢嫉恨太子,只怕要将这一笔账记在陈珪的头上。

陈珪见状,忙倾身向前,同赵寅举杯领了此酒。口内笑道:“世人皆言鄙人脾气油滑手腕小巧,从不肯等闲获咎人。实不知鄙人虽不肯与人争论,却也并非是骑在墙头观风向之人。太子殿下对下官有提携之恩,赵大人亦对下官有保举之恩,下官不时不敢健忘。是以虽官小位卑,人微言轻,却也愿尽微薄之力。”

永嘉帝想到这些,主张已定,御笔一挥,竟是亲拟了封陈珪为钦差副使,与六皇子共赴江南的旨意。又派人传召太子与陈珪,命其马上入宫觐见。

太子殿下也被永嘉帝此举弄得有些措不及手。虽死力安慰,无法圣心已定,圣旨已下,此事再无回转余地。太子殿下亦无可何如了。只得在分开大明宫后,向六皇子无法说道:“六弟倘或是不满孤保举你去江南,只需明言便可。何必将子璋拖下水。你又不是不晓得,现在因他一番谏言,只怕两江官员已将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便是留在京中还嫌刺眼,你还让他去江南。”

赵寅的父亲便是朝廷二品大员锦衣军统领赵弼和了。说来陈珪能顺利搭上太子的门路,还真是托了赵弼和的情儿。以后陈珪能以七品芥豆之官安闲升任五品员外郎,赵弼和也是功不成没。因此陈珪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算是半个赵府门客了。

赵寅闻言,意味深长的笑道:“子璋兄公然是个明白人。很多人都觉得明哲保身乃中庸之道,可保长治久安。却不晓得这一套行事在宦海上是行不通的。这一点上,子璋兄倒是极其通透。不枉家父那般看重你。”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