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第1页/共3页]
“谨遵圣令。”世人齐声答道。
贾琏等贡生们穿戴公服,头戴三枝九叶顶冠,按名次排立于文武百官东西班次后。
徐儒抚袖躬身道:“回陛下,恰是微臣的独孙。”
世人正鼓起之至,忽闻一声尖细绵长的嗓音传来,“忠顺王千岁到――”
徐儒翻开密封好的御盒,取出里间的绸布。只见明黄的绸布上只要两个字――“柔然”。
世人见为首的徐儒一副有孙万事足的模样,纷繁上前庆祝,大肆夸奖这位‘培养’了新科状元的名师。
八公之列皆在丹陛之上,文武百官立于丹犀以内,身穿朝服,按品级顺次而立。
众文武百官和贡生们纷繁跪在地上,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千万岁。”
天子早已将考题写下。徐儒作为本届主考官,亲身在大殿上拆封考题,宣布本届科考殿试之主题。
“教员,听闻这贾琏是教员的外孙?”
贾琏回声而出,面色忧色不显,淡然跪于御道。
大总管内心留了底,前面自是要去策画一番的。
挥袖提笔,在纸上奋笔疾书。
此时的柔然,又何尝不是当年的羌族。
“众爱卿,今后尔等便是国之豪杰,当经心极力,为国尽忠,为百姓谋福,方才不负贤人之道。”
徐大学士乐呵呵的笑道:“呵呵呵,这孙儿自小聪慧,老夫略加点播,便能举一反三。现在看来果然是天禀超群。”
“好,公然极好!”御书房中,天子拿着一张考卷,眼中的冲动之色显而易见。
二人再次把酒而对。
贾琏抬起眼皮子,薄唇微微翘起,举杯而对,“言重。”
世人自是晓得这祖孙之前的恩恩仇怨,内心暗自膈应,嘴上却说着诸多好听的话。
又端看着纸上的论道,感慨道:“柔然之事,沉疴已久,现在边关不稳,朝中大臣亦是无所托之人。本欲在金科当当选一青年才俊,今后委以重担,没想到今科当中,才子们长篇大论,却无一人能道出朕心中所想。恰好这位少年郎,虽极有学问,却未免太年幼了。”
吉时已到,各位贡生们接在太和殿列席。贾琏乃是第一名,自是排在第一个位置上。
殿试的时候普通为三个时候,天子自是不会亲身守在太和殿,只是露了下脸,让考生们见见天颜,便又领着几个大臣去了御书房议事。
此时众贡生们正眼眸严峻而等候的看着设于太和殿内东旁的黄案。
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让徐大学士乐的合不拢嘴,只感觉这孙子果然长脸,再感觉他曾经的无礼之处仿佛也没有那般可爱,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只听一个降落的声音道:“众卿家免礼平身。”
一旁的榜眼许文才端着酒杯走了过来,此人恰是出自陇南许家的至公子,本领出自书香世家,现在输给贾琏,内心自是不平。
世人端起酒杯遥遥一祝,“臣等遵旨,必不负圣望。”
殿试即至。
如果在宿世,贾琏贵为摄政王世子,自是大把的权贵之人巴结,那里会理睬这般人物虚与委蛇,只不过现在论起家份职位,与这位出自清贵世家的许榜眼不相高低,也少不得要操心应酬。
宴会上,众学子们正襟端坐,虽眼中掩不住的忧色,面上却还是平静自如。
许文才轻笑,挨着贾琏坐下,笑道:“状元公如此年青,便夺得头筹,公然不凡,文才愿结为良朋,今后叙同窗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