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台[第1页/共3页]
2、广东虎门炮台
乾隆中前期开端清王朝政治日趋败北,国力日渐式微。西方各国开端觊觎中国。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的鸦片大量私运到中国。清朝内部果断主张禁烟的大臣林则徐于1839年达到广州,查禁鸦片,收缴鸦片两万多箱,从6月3日到25日在虎门海滩当众烧毁。同时与爱国将领关天培在东莞县虎门主动设防,设置炮台11座,大炮300多门。但败北的清当局却将林则徐撤职查办。1841年1月7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查理·义律派兵突袭珠江口大角、沙角炮台,守将陈连生等英勇捐躯。主张投降的清朝大臣琦善暗里向义律求降,承诺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等互市港口、补偿烟款。道光帝感到失地赔款,严峻侵害了清朝声望,因而命令对英宣战。义律于2月25日率兵舰打击虎门炮台,关天培身先士卒,率先死战,保卫兵士多次击退英军,但始终等不到救兵。他们一向对峙到早晨,终因寡不敌众,400多名将士全数壮烈捐躯。现在虎门炮台上的“义勇之冢”,安葬的就是当时抗击英军的部分兵士。虎门白草山西麓沙角炮台火线另有“节兵义坟”,安葬着1月7日捐躯的陈连升和大部分兵士。
炮台,就是架设火炮的台基,是跟着火炮的生长而呈现的一种战时工事。普通设在进可攻、退可守的计谋要塞,具有两门以上的火炮,是旧时在江海港口和要塞修建的永备炮阵地。首要设备大口径、远射程的火炮。阵地为永备工事,比较坚毅。因为当代战役的窜改和火炮的矫捷性,炮台已不再作为战时工事,是以遭到了抛弃,只要一些具有计谋意义或汗青意义的炮台被庇护下来,并成为汗青遗址,如中海本地都会的厦门胡里山炮台、上海吴淞口炮台、烟台东西炮台和旅顺电岩炮台等。这些炮台架设的多为近代岸炮,在抗击外来侵犯中阐扬了主动的感化。炮台是在海防、江防和边防要塞中修建的一种火炮阵地。清楚炮台和暗炮台,用块石砌筑,每个炮台可置数门至数十门炮。火炮呈圆形、新月形,成一字形摆列。
中国近代史与大沽口炮台有着紧密的联络。19世纪30年代,英国侵犯者向我国大量倾销鸦片,残害中国群众,形成大量白银外流。在北方,鸦片经大沽口进入天津。1839年,林则徐到广东禁烟,触怒了英国侵犯大沽口炮台上的清军抗击八国联军
1、天津大沽口炮台
1、旧时在江海港口和其他要塞上修建的永备性火炮阵地。一种新式的牢固的火炮发射阵地。修建在江海港口或要塞上。《清史稿·兵志三》:“以亲军炮队营驻大沽炮台。”如:上海的吴淞炮台。2、为安排火炮而修建的炮位或平台,亦作“礟台”。构筑在江海港口等险要处用以安设大炮的工事。宋陈规《守城录》卷一:“城面境地不广,必定难安大炮,亦难容数多。虽有炮台,炮台境地亦不甚广。”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控海口莫如以礮墩易礮台。”清薛福成《代李伯相张尚书筹商慑服邻邦先图自强疏》:“烟台无礮台,无陆军,又无兵船,先无自主之底子,转恐无以制人。”王闿运《到广州与妇书》:“村落族居,多建礮台。”
澳门大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