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诸般迁调[第1页/共3页]
刘彻决计种植的能臣也绝非仅止主父偃,司马谈且不提他,便连今岁方才及冠的桑弘羊便早已入得少府,跟在少府卿陈煌鞍前马后,打理着少府的诸多新兴财产。
不得不说,秦勇是识时务的,当今他的嫡宗子秦广官居武威太守,嫡长孙秦立官居玄菟太守,一门两位封疆大吏,若还不满足,只怕是要招灾肇事的,故而他还是每日在府中含饴弄孙,莳花养鸟,权当不晓得产生了甚么。
恰好借此看看秦氏的态度,若真因心有不满,背后里整甚么破事,那还真就脱不了用心叵测之罪,汉军不是秦氏的“自留地”,各雄师系若执意朋党结派,为保住兵权而逼迫天子,那就该夷灭三族,朋党连坐,毫不手软!
郅都不担忧会摆荡军心,秦氏在汉军声望再高,也高不过天子陛下去。
大行令之位出缺,自需早些补任,刘彻无需多做考量,让尚书令张骞转任了大行令。
即便太上皇和天子故去,窦氏凭此可世袭的列候爵位,起码不会等闲被旁人仗势逼迫。
史上的桑弘羊乃武帝朝历任侍中、大农丞、治粟都尉、大司农等职,终究官至御史大夫,武帝临终还命他为顾命大臣,帮手幼帝。
沃沮,挹娄,鲜卑,近年也已被苏建带领中垒骑营洗濯大半,说实话,中垒将士们不竭轮番北巡,却没甚么大仗可打,已是有些心疲,且多已是思乡心切,长此以往,不免影响士气的。
仲春仲春,奉诏班师的羌骑与胡骑从大夏国返归汉境,随即各归其营,羌骑囤驻于已然完工的敦煌边塞,胡骑则仍囤驻于祁连山南的河湟谷地。
刘彻紧接着公布的数道诏令,才是真的震惊大汉朝堂。
群臣们约莫能猜到窦浚所谓的“大功”是因着朝鲜,故没觉着陛下此举有甚么秉公之嫌,诸御史也晓得有些国事不宜穷究,免得挖出些不太光彩的背后手腕。
天子陛下稍做慰留,但见窦浚去意甚为果断,便是准允,因窦浚于国有大功,转任为光禄大夫,且将其关内候之爵晋为列候,封号为“顺”,实在意味深长。
大汉群臣虽鲜少听闻过卫青之名,然因天子未曾将他正式拔擢为宣曲校尉,那玄菟都尉显也是临时兼任,随时都有能够如苏建般轮调,故也没出言反对。
天子刘彻倒非对李广的忠心有所思疑,然为君之道,不成全凭小我爱好直觉,而为他日埋下隐患。不是刘彻有受害妄图症,史籍记录的多位大汉太尉和大司马可都不是甚么善茬,不得不防啊。
群臣对公孙歂的迁调虽有些不测,倒也能猜出天子陛下的策画,公孙歂率领胡骑多年,又多次辖领羌骑交战,该是时候将他调离胡骑了。何况太尉李广在汉军声望极高,太尉又掌举国军政,如有出身公孙世家的公孙歂在旁制衡,天子陛下也更放心些。
只是新任的尚书令人选出乎群臣预感,建安太守主父偃竟得以拔擢,返京升任尚书令。
居帝位者,偏信旁人,必害其国!
依近年常例,封侯不再划食邑,不过犒赏些皇室实业的分子,窦浚也不太在乎,运营着清河百货这只会下金蛋的母鸡,窦氏不却赀财,保住世家职位就非常满足了。
见得秦氏军系见机,刘彻自是欣喜不已,朝臣们也敏捷略过此事,并非他们记性大,而是另有更加震惊的事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