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八章 张骞出使[第1页/共3页]
总之公孙愚在黄埔军学不睡军舍里的大通铺,也不吃伙房做的大锅饭,比起他的三位表兄,实在幸运得太多太多。
不是两人小觑巽加人,而是巴蜀舟兵虽多为小型战船,然其长年在大江上游的诸多险滩湍流练习,论起浪里操舟的本领,五大海军的楼船将士真还一定比得上。
至于忧心南海海军会否在巽加人手里亏损,那是压根不存在的,若真是如此,横海将军哪另有脸呈报军情,早该引颈自戮,让麾下将领将自个的首级送回长安,向天子陛下赔罪了。
刘彻举步近前,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沉声道:“你若办成此事,便是再立大功,算上昔年出使东瓯和闽越之功,足以得封列候!”
越级上报不宜成为宦海常态,不然另有甚么政治伦理可言,这事理后代公知愤青多是不懂,刘彻倒是知之甚深。
楋跋子愈想赢南珠,便输得愈多,两圈牌码下来,足足输了两斛,反是最为淡定的阳信公主,笑意盈盈的喜入三斛。
巽加王朝的兵力早被汉军细作刺探得清清楚楚,乃至身毒各国皆如此,凡是与大夏或哀劳互市的国度,皆是有汉军细作暗藏的。
刘彻虽不欲搞甚么民族融会,但归化少量“外族精英”,还是理所该当的,如果如后代德意志的元首大人般,将爱因斯坦等犹太科学家都逼走了,这未免太华侈人才了。尤是有清河王少妃公孙慧为前例,刘彻不介怀给外族精英们些许机遇,然却也不免要停止严格的思惟检查乃至耐久政治洗脑,不晓得忠君爱国,那是千万不可的。
左中郎将李松倒是分歧,乃是天子陛下特地留着驻守宫城的内朝近臣,获准在有告急奏报时,可引大臣前去南江山谷。虽说右中郎将赵立亦留在长安,然李广实在不肯见这个整天冷着脸的家伙,还是李松好打交道些。
“谢陛下!”
“很好!”
刘彻微是颌首,也晓得不宜让李广瞧见有失礼态的三大泼妇,便是领着三大重臣前去书室,让李福出庄将李广也引去。
公孙愚今岁刚入宫邸蒙学,尚未正式修习武课,自不会参与真正的暑训,然黄埔军学的教官们多是出身羽林卫和虎贲卫,公孙贺曾为羽林校尉,是教官们的老长官,为自家儿子逛逛后门,让他提早体验下军伍糊口,自是不难的。
天子刘彻颇是迷惑,多年来每逢三伏休朝期,总不免产生些甚么事,平常呆在长安未央宫,倒是没少闲得发慌的日子,就仿似老天不肯见得他安生避暑休闲。
张骞早有预感,忙是躬身道:“陛下放心,微臣定不负陛下所望,将此事办得全面妥当。”
“如此便好!”
俚语有言,无欲则无敌,命里无时莫强求。
太尉李广前来呈递告急军情时,大汉最高贵的四位贵妇正围桌搓麻,阳信公主还是仪态端庄,拈牌码牌皆是举止轻柔,说不出的淡然适意,旁的三大泼妇倒是分歧,唧唧咋咋的聊着家长里短,跟乡间村妇也差不到哪去。
便在此时,宦者令李福入内禀报,说是太尉李广在庄园外求见,说是夫甘都卢有告急军情呈报。
刘彻淡淡一笑,复又扭头对满头雾水的刘买道:“征讨巽加王朝的檄文,还须族兄挥毫撰写,如有不甚了然之处,可扣问公孙贺。”
刘沐,张笃和刘典都要入黄埔军学插手暑训,便连虚年六岁的公孙愚也是闹着跟着三位表兄同去,南宫公主拗不过自家宝贝儿子,也就应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