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 鲤石书舍[第1页/共4页]
“腿长在你身上,你想去哪儿谁还能拦着你,谁又敢拦你?”
孙举人下认识问:“倬云,你是说段吉庆不想让你那位内侄被崔焕章他们胶葛,以是才搞出这些鬼神之说,把韩玉贵移葬回走马,等你那位内侄返来以后便能够在走马守孝?”
“谢了,我先代志行敬二位一杯。”段大章浅笑着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看着那一张张浑厚的笑容,看着那些追逐打闹的娃,再看看四周那既熟谙又有些陌生的吊脚楼,段大章触景生情,禁不住叹道:“一转眼已经二十多年,正所谓少小离家老迈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先拿来,让我细心瞧瞧。”
在船埠边恭候已久的孙老爷浅笑着拱手相迎,等脚夫把船上的箩兜背登陆,两位老者才谈笑风生地拾阶而上。
孙举人反应过来,不由笑道:“没想到这个段吉庆竟如此夺目!”
“偃旗息鼓了?”
孙举人将信将疑地问:“他想把娃送我这儿来?”
孙五爷在城里执教,动静最通达,吃了几口菜,又笑道:“另有人说你那位内侄是靠军功做上‘小军机’的,不然皇上也不会赐巴图鲁勇号,说你那位内侄在回籍的半路上被皇上调别的处所去平乱了。总之,崔焕章和杨吏清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可比及现在也没等着东风,天然也就折腾不下去了。”
段大章不想掺杂这些争权夺利之事,更不想因为这些破事被人弹劾,不但闭门谢客,并且把不安生的儿子关在家里不准出门,见孙家兄弟竟提起这事,禁不住问:“现在啥景象,他们还在折腾吗?”
一条船挤了半天总算靠到了瓷器口船埠,大汗淋漓的船家刚搭好跳板,一名老者就在一个家人的搀扶下谨慎翼翼地走登陆。
“十有八九是。”
孙举人凑过来看了看,忍俊不由地说:“歪歪扭扭,究竟写得是啥?”
孙五爷帮段大章斟满酒,放下酒壶绘声绘色地说:“传闻韩志行的父亲韩玉贵给韩志行他娘托梦,说是在城西呆不风俗想回走马岗故乡。段吉庆晓得以后从速带着韩志行的两个哥哥去坟前烧纸,然后去找神婆。成果不但韩玉贵附了神婆的身,连韩志行的叔父韩玉财都借神婆的嘴说故乡难离,说韩家的根在走马乡间。
志行返来以后如果不给他们撑这个腰,崔焕章和杨吏清等士绅必然会感觉志行忘本;志行返来以后如果给他们撑腰,如果帮他们介入厘金局和保甲局,到时候不但八省贩子不承诺,乃至连曹澍钟都不会承诺,搞不好会被处所官员弹劾。
孙五爷谨慎翼翼地将大字叠好,塞进袖子里对劲地说:“本筹算物归原主,当作礼品送给你的。现在想想还是留下的好,我得把这幅字带给东川书院的那些娃瞧瞧,奉告那些娃段大人当年的字写得还没他们好呢,让他们晓得举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让那些筹算自暴自弃的娃不要泄气。”
天井里有一个小拜月台,月台上搁着一铜壶和几个茶碗,边上放着三把竹躺椅,段大章转头看看紧随而至的另一名头发斑白的儒生,笑问道:“老五,听大哥说你要给我筹办礼品。”
前些年跟顾忠政走得很近,又是倡修县志,又是倡修府志,都城重庆会馆翻修缺银子,龚瑛当年也帮着筹过款出过力。
段吉庆悔怨不已,感觉美意办错了事,先是请和尚羽士去做了七天水陆道场,然后请阴阳先生帮着算了个日子,竟把韩玉贵的棺材又移葬回了走马岗乡间。传闻老夫人归去了,韩志行的婶娘也跟着归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