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西巡[第2页/共3页]
处所上县、镇将吏,实则也多由武人担负,或以军功升迁,或以节度、察看等上官委私,剩下的,或走中枢大臣的干系,另有很多处所豪强、地主靠贿赂之类的手腕,谋得职司。真正由朝廷量才任用的,那当真是凤毛麟角......
英才还得遇明主,方有挥洒才调之地。刘承祐脸皮不厚,却也自认明主。
刘承祐出此言,也就根基代表着,刘承祐欲用景范之心。究竟上,听范质描述,最打动刘承祐的,还是“强干”二字。
既然正视郑州,对于其防备使职,又岂能失慎重,仅凭二臣的进言保举便草草委任。只是,心中有所方向罢了。
科举选材,一下子充满在刘承祐的脑袋,这天下,还得确切还得靠文人来治,靠由朝廷提拔的文人。同时,刘承祐心中暗下决定,回朝以后,他得将现在朝堂上养着的那些虚职文臣,外放一些到处所任职。
自郑州至洛阳,两百来里的路程,所过州县镇,未有一州一县,无官吏为刘承祐整治。
刘承祐此前所下之诏,对于县镇一级,仿佛没有太大的感化。苛政犹在,冗赋照收,欺民之事常存。农垦之事,倒没有决计去祸害,毕竟朝廷几番严令,再加农夫不种出粮食来,如何去压榨。但是,若以彼辈行甚么主动的劝农政策行动,却也是困难。官吏若此,官方岂得安生?
究竟上,短时候内,刘承祐还真只能由处所上的“阿猫阿狗”们暂代其职。
景范于后唐年间,以明经科举擢第,入仕十数年,展转处所,为吏掾令,每任职,则政治腐败,属内寂然。不过,在这个“武道昌隆”的期间,纵使有干才,也如大部分的文人普通,能才得不到发挥,并且此君为政为人,都太强势了。一起也获咎了很多人,已经四十多岁了,现在仍在东京混着个秋曹郎的官位。
天下吏治,崩坏太久了,久到大伙都已经风俗了,对“大治”的标准,都放得格外低了。根基上,无动乱,少匪祸,也就差未几了......
照理说,天子出巡,纵使境内再不堪,你造个假,弄个形象场面也好。但是处所上的官吏们,仿佛无动于衷。说到底,还是皇权不振,对于处所上的官吏们而言,天子的严肃太虚了,说不准,甚么时候又换了呢?
不过,略微沉吟过后,刘承祐还是叮咛道:“发朕诏令往东京,命景范西来御营,朕要亲身访问他!”
“皇后呢?”刘承祐问道。
刘承祐瞥了侍御一眼,这是大符的陪嫁媵妾,得封侍御,长得不错,胸也还能够,够挺。可惜,刘承祐眼下的兴趣,并不在其身上。
都说冬烘无能,但以现在的国情,刘承祐倒不需求处所文官有甚么惊世的理政才气,只要求得安稳,勿扰百姓,便可。乃至于,哪怕有为而治,放民自养,也比一干武夫乱政来得好。
范质则神采平平,又以一种客观的态度,窜改口风,说道:“景范厚重刚正,勤奋廉洁,无所屈挠,确有干才。然就臣所观,此人善于大局,理繁治剧,非其所长。”
过郑州以后,刘承祐根基难保持甚么好神采了,固然他的神采本就很少有都雅的时候。究竟证明,中牟乃至郑州的环境,于全部大汉天下而言,只是例外。赃官废政,贪吏猖獗,而致民生疲敝,才是实在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