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寒士谋》 1/1
没有了 设置 下一页

汉代军中有什么职位?[第1页/共6页]

司空: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水土及修建工程,三公之一。

平北将军:建安十年始置,第六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军议校尉:参议军事的官位。

乡侯:汉制,列侯,所食县为侯国。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东汉前期,增设县侯、乡侯、亭侯等爵位。

尚书选曹郎:三国吴置尚书郎分曹治事,有选曹郎。

议曹处置:两汉的州刺史或州牧的属官,有处置史或处置多少人,分司州政。

西曹掾:汉制,丞相、太尉属吏分曹治事,有西曹。吏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初主领百官奏事,后改成主府内官吏署用。魏时丞相、大将军及司徒、司空等府内置西曹掾,秩比四百石,第七品。

东西曹掾属:曹操为丞相后下设东、西曹掌管人事事情,东曹主管二千石官员的任免,西曹主观丞相府官员的任免。其卖力职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大将军:战国时始置,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东汉时多由贵戚充当。详细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镇东大将军、抚军大将军等等,除骠骑大将军之位稍低于三公以外,其他均在三公之上。三国时夏侯敦、姜维等人皆为大将军。

右护军:三国皆置护军,分摆布。

议郎:郎中令的属官,为郎官中职位较高者,秩六百石,掌参谋应对,无常员,三国沿置。

西部都尉:秦有郡尉,汉景帝时改名为都尉,秩比二千石,掌佐助太守分担军事,保持境内治安。三国因之。每郡置都尉一人,大郡或置二人,分担境内东西,或南北。

大司农:秦时称治粟内史,景帝改称太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名为大司农。魏初设大农,文帝(曹丕)黄初二年(221年)改称大司农,蜀、吴亦各有大司农。两汉时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度财务出入,而到了三国期间,因为权力的分离则只能卖力这些物质的保督事情了。九卿之一。

主簿:汉始置,掌管文书簿笈,司空、丞相府及刺史的佐官中都设有主簿。

舍人:秦始置,轮番当班宿卫太子。魏时为第七品,秩二百石。

司盐校尉:又称盐府校尉。刘备定蜀时置,主较盐铁之利。吴亦置,主管海盐出产诸务。

太子太傅:商、周两代已有太子太傅及少傅,作为太子的徒弟。汉沿置,秩三千石,位次太常。东汉秩中二千石。太子对其执弟子之礼。三国因置。

家令:太子属官。秦置,魏时为第五品,秩千石,主仓谷饮食,职似司农、少府。

领军:是中领军或领军将军的简称。曹操为丞相时置,掌禁兵。

校尉:秦置。汉置八校尉,掌管特种军队。汉制,普通军队中将军以下的武官有校尉。三国因之。

绥南中郎将:三国魏蜀二国置有此官。士燮、张翼曾任是职。

折冲将军:魏所设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吴亦置,蜀无。

平西将军:魏时为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前护军:魏及蜀皆置护军,唯蜀护军分为前、后、左、右、中五护军。

大鸿胪:秦时称典客,汉初称大行令,汉武帝太初元年改名为大鸿胪,掌管欢迎来宾之事。九卿之一。

丞相理曹掾:丞相府中掌管司法的官员。

没有了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