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县里消息[第1页/共3页]
“罗掌柜,那本书我已经抄完了,就放在你桌上。”
士林源是河北西路三大书坊之一,总柜在大名府,汤阴县只是它的一家分柜,但也占有了县里最好的地段,册本种类多,质量好,深受汤阴县读书人的爱好,买卖非常昌隆。
罗掌柜便拉着他归去了,刚进店门,伴计慌镇静张迎上来:“掌柜,东主找你呢!”
.......
李大光踌躇很久道:“按理我不该说,但你迟早会晓得,你父亲....哎!一出错成千古恨啊!”
走到家门口,院门还在,但家已经没有了,只剩下一片泥墙废墟,李延庆呆呆站了半天,竟没有反应过来是如何回事。
“这是谁写的?”杨东主扬了扬手中书稿问道。
.......
“嗯!放在那边,我等会儿再吃。”
李大光长长叹了一口气,给李延庆讲了一段旧事。
“多谢四叔,小侄....先走一步。”李延庆心中难受,回身便走了。
“我晓得!不是你的事情,是....你儿子写的那本书,仿佛很不错,我们再谈一谈,明天归去也不迟。”
“然后呢?”
李延庆心中象揣了个铅桶一样沉甸甸地回家了,他没有任何感触,他脑筋里一片空缺,他乃至不晓得本身是如何返来的,也忘了李大光几时和他分离。
......
李大器不能不给罗掌柜面子,便点头承诺了,“好吧!我明天再归去。”
固然宋朝印刷术已非常发财,但抄书行业并没有灭亡,一些私家藏书还是喜好请人誊写,李大器便是在这里做事,他的字写得很标致,店里便请他来替别人抄书,李大器的雕镂也不错,偶尔也会刻一些雕版,活字印刷术固然已经发明,但因为排版、美妙等各种启事,并没有代替雕版。
罗掌柜赶紧对李大器道:“你稍等半晌,我去去就来。”
他如何也忘不了提到父亲名字时,姚师父眼中那种毫不粉饰的鄙夷。
李延庆半响说不出一句话,本身竟然和父亲是同一个运气,冥冥之间,莫非这就是造物主的决计安排吗?
李大光心虚地解释了一番,他俄然又觉很多余了,一个六岁的小屁孩懂甚么。
这时,一名伴计上来小声道:“掌柜,酒馆已把饭菜送来了,要不要请东主下去。”
“要好事了!”
明天恰好是士林源的东主来汤阴县书坊观察,以是书坊掌柜和伴计们都非常繁忙,一早便起来把书坊打扫得干清干净。
东主姓杨,是个三十岁出头的年青人,非常夺目无能,方才担当父业不过两三年,野心勃勃,一心想把士林源做本钱朝最大的书坊。
此时在二楼的掌柜房中,罗掌柜正在向年青的东主汇报比来几个月的事迹,但他很快发明东主并没有听本身汇报,而是在看一卷书稿,看得有点入迷了。
“甚么事?”
李延庆把李二李三先打发还去了,他另有事想问问这位四叔。
汤阴县的东大街是县内贸易集合之地,各种招牌、旗幡挂满了街头,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人来人往,大街上非常热烈。
东大街第一家店铺是一家书坊,叫做士林源,实在就是一家书店,不过前店后坊,前面是书店,前面则是印刷工坊以及抄书的场合。
“我是他儿子,就想体味一下。”
“为甚么要问这个,有人说甚么了吗?”李大光很敏感地看了一眼李延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