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刘协心事[第1页/共3页]
天子哽咽道:“自董贼乱政,胁我来此,数年矣。数年间,董贼视朝廷严肃如无物,随便踩踏之。幸彼苍保佑,董贼已死。且皇兄与太后得脱,于洛阳复位。我今意欲东归,自去帝号,共尊皇兄,以使天下令出一人,保我大汉绍统不断。还请诸卿助我!”
杨彪沉吟了一会,叹道:“陛下,长安离益州比来,能够说益州乃是上选。不过,蜀道艰巨。子午道与斜谷皆屯有重兵。此等要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想要安然颠末,难于登天。至于武关,自吕布出武关。上雒、商县等地,亦有凉州军谨防死守,此路亦是绝了……”
朱紫伏寿,乃伏完之女,伏完,曾为五官中郎将,尚汉桓帝女阳安长公主,生五男,另有妾生一女即伏寿,董卓行废立,以伏氏品德家风,选伏寿入宫掖,以奉天子。伏完随迁执金吾。伏寿比刘协还要大几个月,清丽的小脸尽是愁闷:“陛下,此事严峻,是不是再多考虑考虑?”
杨彪吁声感喟的时候。长安皇宫中,天子却正与皇姊万年公主、朱紫伏寿暗害如何逃离长安城。
刘协和他兄长刘辨分歧。刘辨自小寄养在道人家,管束未免松弛,根基上相对太子的生长而言,能够说是放养的。这也就制止不了感染上一身涣散的气味。而刘协,养在深宫,驰名师大儒为其发蒙讲学明礼。是以刘协固然年幼,却进退有度,举止风雅,临事稳定。这也是他当年为董卓一眼相中,立为天子的底子启事。
刘范领旨。
国舅伏完自不消说,杨彪乃四世三公、弘农杨氏以后。此时在朝为司空。刘范、刘诞乃益州牧刘焉之子。在朝随驾。此时刘范为左中郎将,刘诞为治书御史。刘和为幽州牧刘虞之子,亦在朝随驾为侍中。
刘协早就想走了。投奔谁,他也细细思虑过。之后果为担忧有性命之忧,他的第一首选是益州,第二首选是幽州。
刘协听了大喜,如稀有路诸侯起兵来迎,便是马腾、韩遂敌不过李傕、郭汜等人,他也不惧。这才是老成慎重之臣,国之栋梁啊。
杨彪又道:“陛下,还应做其他筹办。可遣刘侍中出走幽州,说刘幽州遣兵来迎。小婿卢敏,乃尚书卢子干之子,今在刘玄德帐下听用。陛下可书一道圣旨,我遣小儿杨修持书往青州,说刘玄德率兵来迎。刘玄德,中山靖王胜以后嗣,亦为大汉宗室,听闻几度欲起兵西向,却被洛阳天子与诸侯所阻。陛下亲书,必定能说动其出兵。”
天子屏退摆布,对诸人一拜,泣道:“诸卿救我!”
天子也晓得,没几个亲信臣子为己驰驱,别说逃出长安城了,能逃出这皇宫就很不错了。因而召伏完、杨彪、刘范、刘诞、刘和等人入内奏对。
杨彪和声劝道:“陛下勿忧,此事且待老臣渐渐筹划,总有可行之时。”
天子听了,一脸雀跃,便对刘范道:“刘卿,你可与韩遂、马腾两人先行打仗。此事绝密不成泄漏,牢记!牢记!”
世人唏嘘不已,忙忙扶走。
世人大惊,赶紧遁藏,惊道:“陛下何故如此?”
天子先前还面露忧色,听到厥后,一张小脸却已经垮了。他思前想后,想了无数个夜晚的周到打算,却被杨彪寥寥几句,便击得四周漏风。他也听出了杨彪的未尽之意,若想出函谷关,那更是想都别想。这一下,出逃的门路便都绝了,这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