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第4页/共5页]
#11『而』误为『以』,据赵用贤本改。
#7『正』误为『止』,据赵用贤本、凌濠初本、迂评本改。
饬令
注释:
#9『太』误为『大』,据陈奇猷本改。
忠孝
人主
#4『平』当作『上』,据张鼎文本及顾广圻校改。
#14『北』显系『此』之误,当改。
#18『也』误为『治』,据凌瀛初本改。
#2『离』藏本误为『虽』,据陈奇猷说改。
#8诸本皆有『而』字,据补。
#20『难』误为『虽』,据凌瀛初本、迂评本改。
记曰:舜见瞽叟,其容造焉。造,愁貌也。孔子曰:当是时也,危哉。天下岌岌,有道者,父固不得而子,君固不得而臣也。臣曰:孔子本未知孝悌忠顺之道。但是有道者,进不得为臣主,退不得为父子邪?父之以是欲有贤子者,家贫则富之,父苦则乐之。君之以是欲有贤臣者,国乱则治之,主卑则尊之。今有贤子而不为父,则父之处家也苦。有贤臣而不为君,则君之处位也危。但是父有贤子,君有贤臣,适足觉得害耳,岂得利焉哉!所谓忠臣不危其君,孝子不非其亲,今舜以贤取君之国,而汤、武以义放弑其君,此皆以贤而危主者也,而天下贤之。古之烈土,进不臣君,退不为家,是进则非其,退则非其亲者也。且夫进不臣君,退不为家,乱世绝嗣之道也。是故贤尧、舜、汤、武而是义士,天下之乱术也。瞽叟为舜放之,象为舜弟而杀之,放父杀弟,不成谓仁,妻帝二女而取天下,不成谓义?仁义无有,不成谓明。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信若诗之言也,是舜出则臣其君,入则臣其父,妾其母,妻其主女也。故义士内不为家,乱世绝嗣。而外矫于君,朽骨烂肉,施于地盘,流于川谷,不避蹈水火,使天下从而效之,是天下徧死而愿夭#1也,此皆释世而不治是也。世之所为义士者,离#2众独行,取异于人,为澹泊之学而理恍忽之言。臣觉得,澹泊,无用之教也,恍忽,没法之言也。言出于没法,教出于无用者,天下以之察。臣觉得人生必事君养亲,不成以澹泊。之人必以谈吐忠信神通,谈吐忠信神通不成以恍忽。恍忽之言,澹泊之学,天下之惑术也。孝子之事父也,非竞取父之家也。忠臣之事君也,非竞取君之国也。夫为人子而常誉别人之亲曰:某子之亲,夜寝夙起,强力生财以养子孙臣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