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劝说[第1页/共3页]
葛五嚷嚷道,在他看来,当匪贼才是端庄谋生,不好幸亏盗窟欢愉,反倒提着脑袋和清军冒死,这不是脑袋坏了吗?
赵四海见状,不由说道:“秀才,你说这么多,不过是想让胡大哥受那劳什子参将印,可你觉得那帮人真那么美意给我们当官?”
葛五想也不想便道:“那等官军打过来再说。”
周士相见胡老迈动心,便劝道:“胡大哥,我觉得这事一定就满是坏处,你如果做了罗定参将,跟着你的这些弟兄们也算是有个端庄出身。有了这罗定州参将的大印,起码名义上大伙就有了落脚之地,这罗定州的赋税也是归大伙统统的。”
屋内其他男人也你一言我一语的表态,大半都是支撑胡老迈当这罗定参将的,看来周士相所说的那番话起到了必然感化。
周士相没想到葛五如此粗人,一时也为之哑然。
“那罗定城有清军的好几百绿营兵,可不是我们这几十号人能打下来的,姓程的就是要我们去送命,这买卖,做不得!”
周士相没有一番大事理来劝说,甚么家国大义对这帮男人实在并没有多大的震惊,除了确是跟满清有不共戴天之仇,其别人很难豁出脑袋跟清军为敌的。而面前这帮男人实在大多也已经对南明永历朝廷死了心,不抱一点但愿,就是胡老迈这个跟满清有深仇大恨的恐怕也如此,不然何故宁肯当匪贼也不肯再当明军,为永历朝廷效力、替老娘兄弟报仇呢?
周士相莞尔,反问他道:“若将来官军打过来,你这抢来的东西能保住?”
民气一失,这江山岂能不落鞑虏之手!
周士相点头道:“话不是这么说,各位总要为今后考虑,说句不入耳的,眼下各位身强力壮,可等十年、二十年后,各位还能做这打家劫舍的买卖吗?”
“这倒也是!”被宋襄公这么一说,胡老迈顿时也乐了起来,笑道:“骗骗这帮龟孙子也好,就当是客岁的赔偿。”顿了顿,目光看向彭大柱、赵四海他们,问道:“你们觉得如何?”
胡老迈听了叹口气,苦笑一声道:“罗定城是好,可我们光眼馋吃不下啊,那赋税甚么的看得着,摸不着啊...”
形成这类民气尽丧的启事天然与明军军纪废弛有关,而明军军纪之以是废弛,除了明军本身腐朽不堪外,恐怕便与这大肆收编匪贼为军,导致军中鱼龙稠浊脱不开干系。
如果南明朝廷高低官员都是如想出这馊主张的官员普通,那一个李定国事千万救不了南明的,想到宿世影象中李定国终究没有力挽狂澜,而永历天子在弃国以后也未躲过吴三桂的弓弦,周士相不由重新考虑本身往广西当兵的决定是否明智。
可惜,自古以来的汗青,非论公理与否,还未有依靠匪贼能够成事的先例,永历天子胡涂,部下的官员更是笨拙,天晓得那些主持此事的大员们是如何想的!
用得着甚么,宋襄公倒是没有再说下去,倒是周士相从他意犹未尽的脸上看出几分,歹意猜想这“三姓家奴”或许想得是将来南明真的垮台了,便拿这南明的参将官印去降清,说不得还能捞个清官做一做。
葛五当匪贼当得风俗,对将来源来没有想过,听了周士相的话后脱口便道:“本日有酒本日欢愉,管他明日呢,想那么远做甚?”
见世人都不反对,胡老迈便点头定下此事,先把官弄到手再说,当下就让人去请程邦俊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