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局势[第1页/共3页]
“恰是。”雷远点头:“郑晋的主家,本是荥阳郑氏,他曾是郑泰的家仆。昔日郑泰郑公业初举孝廉时,三府征辟皆不就,天下莫不存眷。厥后郑泰历任尚书侍郎、侍御史等清要职务,又与何颙、荀攸等人交友,同谋诛杀董卓,可谓是搅动天下风云的大人物……当时郑晋这厮伴同郑泰在雒阳,也是享过福的!成果呢?郑泰被袁公路表为扬州刺史,单车到差,未曾之官,半路上就卒于盗匪之手,郑晋幸运逃得性命,颠沛流浪数载,现在只在我身边做个持刀的保护……兄长你想想,那但是扬州刺史啊,如何就被盗匪杀了!事理再明白不过,没有三五万雄兵撑腰,徒有刺史的官职,济得甚么事?”
夜风吹拂,带来河滩碎石间一时不散的血腥气,熏得雷远难以入眠。因而他干脆坐起来。他的轻微行动惊醒了睡在不远处的亲卫郭竟。郭竟一手撑地起家,雷远赶紧向他摆手,表示无事。
雷远合衣躺在铺上,瞻仰天空。午后的浓云不知何时消逝了,春季的夜空充满繁星,近得仿佛伸手可及。他不由想到,这些星星亘古长存,现在所见,与数千载先人们所见的并无分歧,而人类与之比拟,仿佛寄身于石火光中,所面对的忧患与痛苦已然大不一样了。
雷脩皱眉:“曹公还能有甚么反应?再度加派救兵?”
雷远叹了口气:“兄长,官职甚么的……唉,我不是要谦让,你听我说下去……以当今的时势,朝廷官职已经不像当年那般贵重啦,徒有官职,而没有实际的气力支撑,那官职便半文不值!你想想邓铜,他当年在河东时,正撞上杨奉挟持朝廷,滥赏官爵,以是他竟然当过校尉。这职位与他老下属胡才的征西将军也相差不远了,暮年曹孟德、袁本初如许的天下之雄,起家也不过西园八校尉罢了。但是,就凭邓铜部下的三五百人,撑得住校尉的官职吗?大师都当过校尉,邓铜和曹公是一回事吗?”
雷脩抬手遮挡阳光,眯眼向东南远眺,那边是合肥的方向,但他只看到起伏的丘陵和林地。他渐渐隧道:“吴侯亲率雄师围攻合肥,至今已有百余日。前些日子大雨导致城墙坍塌时,吴军只差毫厘就能破城。我估计,现在合肥城中守军能战的不满两千,绝对支撑不了多久。一旦吴侯拿下合肥,则淮河以南的广袤地区都将易手。父亲之以是投效吴侯,就是但愿能在攻略淮南的过程中篡夺充足的好处。如果统统顺利,或许能成为吴侯麾下的重将,职位起码不下于韩当、黄盖之辈。若吴侯成心称王称帝,我庐江雷氏也算建国功臣了。”
“天下南北两分时,淮南为必争之地;淮南南北两分时,合肥为必争之地。以曹公的目光,当然很清楚这一点,以是他毫不肯意坐视合肥沦陷!”雷远双手作势比划着,加强语气道:“此前数月,曹公之以是未有行动,那是因为赤壁的失利伤了雄师元气,一时无能为力。但是现在,间隔赤壁之战已将近一年,通过源源不竭地集结北方的粮秣、物质、新兵南下,曹公的力量已经有所规复了!张喜带领的一千马队只是开端,一旦发觉小范围的救兵遭到阻截,曹公必然会策动真正的雄师来援!到当时候,说不定吴侯号令我们去阻截曹公的千军万马,我们如何办?吴侯拿出一个将军、一个刺史的空头职位,我们真要搭上千百条性命去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