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阿玛王[第1页/共2页]
这位大清荣幸之王,都看不懂多尔衮的迷之操纵。
反倒是年青气壮的肃亲王豪格,仍然一如继往的打动,他一见多尔衮提出此议,便腾的站出来大声斥责多尔衮是昏了头,骂这位比本身还小的叔父失心疯。
说他要拱手将大清的江山割让一半给汉人等。
感觉事情过分俄然和不测,总感觉这内里有坑。
厥后他又亲眼看到一同长大的努尔哈赤宗子禇英因为获咎五大臣,而被努尔哈赤忍痛无法正法。
济尔哈朗帮着搞定了本身大哥阿敏,以及莽古尔泰,把代善也搞的诚恳臣服,又在多尔衮三兄弟里制造冲突。
济尔哈朗始终充当着皇太极的铁杆兄弟,虽是堂兄弟,却表示的比多尔衮、阿济格、多铎等亲兄弟,更像是皇太极的亲兄弟。
摄政叔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硕礼亲王代善,和硕肃亲王豪格等一众反多尔衮的权势,已经构成联盟,来势汹汹,企图在明天的集会上发难。
皇太极想打击几大贝勒,摆脱贝勒共治的局面,济尔哈朗就发起重用汉官,组建汉军八旗,制衡满州勋贵,强化君主权力。
“封吴三桂贵州王,孔有德湖南王,耿仲明广西王,尚之信为广东王、郑芝龙福建王,金声桓江西王,张献忠云南王,李过巴东王,贺珍汉中王,武大定封甘肃王”
一旦多尔衮夺位胜利,那以女真内斗的残暴常例,他和他的子孙都能逃一劫。
凭甚么那些汉人降臣降将,封王封藩,授公赐侯?
那大清朝廷就保存北直山西山东河南陕西湖北淮南江南浙江和关外?
父亲死时,济尔哈朗才十二岁,连眼泪都不敢多流一滴。
不过他毕竟是三朝元老,经历了那么多大风大浪,事事都讲究个谋定后动。他在细心的考虑多尔衮俄然抛出这么个惊人打算来,到底是何企图。
究竟上,多尔滚的发起一出,就没有一个满人王公大臣支撑的。
八旗王公们都还没有这类报酬呢。
接着,洪承畴、严我公、祖大寿、祖可法、吴三凤、祖大乐、祖泽远、祖可法、祖大弼、石廷柱、金砺、孙定辽、左梦庚、许定国、土国宝、李遇春、郑继武、朱纲领、张天禄等三十六员汉人文武降臣,皆赐封公侯爵位,授世袭总督、提督、总兵等职。
比如平西王吴三桂封贵州王,世袭永镇,子孙世袭王位,然后朝廷封左梦庚为世袭贵州总督,张天禄世袭贵州提督等。
议政王大臣集会在紫禁城中停止,八旗王公贝勒,各旗固山额真、议政大臣,内三院大学士、六部尚书、侍卫等在京有议政大臣头衔的都来了。
靠着哑忍,敢战,济尔哈朗深得叔父喜好,成为了八位和硕贝勒之一,而他的哥哥阿敏,更是成为四大贝勒之一,手握镶蓝劲旅,气力强大。
连阿济格和多铎都感觉这事太俄然。
豪格带头进犯后,鳌拜、索尼等一些两黄旗等的支撑者,也立马站出来反对,以为过分骇人听闻。
这是要承认失利?
他们这些八旗王公贝勒们,莫非还不如这些汉人?
代善终究开口,“摄政王这究竟是何意,可否详细告之?现在南边局势虽不太顺利,可也没坏到这类境地吧?我八旗英勇能战,横扫无敌,就算明军一时占上风,但只要摄政王同意派出宗室大王率满蒙精锐主力南下,必能一战灭敌,何必这般灭本身威风丧志气的主动认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