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科学家方以智[第1页/共4页]
方以智正色道:“徐阁老前辈大贤,他的《农政全书》当然全数拜读过。不过宋长庚的《天工开物》,我也只是略有耳闻,没传闻那书有刊印,莫非贤弟竟然看过?”
将来等他官做得大了,必定要把宋应星也挖过来。
沈树人笑了,两手一摊:“我亲手试过啊,我们沈家在姑苏,庄园千顷、海船百艘,苏绣丝茶、松江棉布,都是我家做得最大宗的买卖。
沈树人本能就想到举这个例子,也是因为这个例子是《天工开物》上被吹得最驰名的。
桐城的环境好歹比隔壁的潜山、霍山稍好一些,归正三个县的缺都空着,方以智就操纵他跟侯方域的那点旧友,帮手说和,最后上面才把张煌言弄到了桐城。
沈树人仅仅一两句话,就大抵摸清了方以智的程度,然后浅笑着问了一个题目:
张煌言说着,又满斟了一杯,对中间另一个来送行的举人朋友伸谢:“方兄,别的客气话就不说了,你的盛情拳拳互助,张某定当谨守处所,觉得酬谢。”
沈树人本着目前就有目前醉的心态,请来的歌舞吹打女子都是最上成,不吝重金。此中好几个还是之前白鹭洲买官大会时、吴伟业请过的当红花魁。
目送表哥分开后,沈树人也可贵很有规矩地对方以智拱拱手,客气道:
一旁那几个歌舞扫兴的花魁,看到顶级大才子方解元竟能被这位土豪沈公子佩服,也是啧啧称奇。
厥后我推而广之,还发明其他农作,有很多能够触类旁通,套用宋长庚这个发明,把顶尖的芽掐了、不让秸秆一向长高,水肥营养就专注到灌浆果肉谷穗上了,能吃的部分产量反而上升。”
(注:汗青上,方以智在次年的会试、殿试也胜利高中了,最后登科为崇祯十三年二甲进士出身第五十四名。)
沈树人打蛇随棍上,趁机劝诱:“那不知方兄此番乡试以后,久留南京可另有别的事件要办?还是就在南京比及年底、届时直接北上插手会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前人诚不我欺,贤弟雷厉流行,愚兄佩服。”方以智也不管本身是解元了,坦开阔荡起家一揖,算是服了沈树人。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生前并没有写完,一部分遗稿还是徐家先人清算的。不过徐光启家有钱,职位显赫,以是拿去雕版印刷比较快速,此书现在已问世五六年,酷爱科学和出产食实务的读书人多少会看。
汗青上,来岁春闱最后是魏藻德为状元,按《明史》的说法,这个魏藻德的八股文章也不算出众,但是他的时政策论比较对崇祯的口味,就脱颖而出了,还在短短四年以内当到了内阁首辅,可谓升官神速(崇祯吊颈他杀前的最后一个首辅)。
你固然学问不可,但观你言行,也算是君子开阔荡,那天公开跟吴山长说买官的事儿,还说得挺有事理,真是惊世骇俗。
他的猎奇心被充分激起:“那你安晓得是徐阁老对还是宋长庚对?”
我现在算是看出来了,这两届的乡试会试,八股文章的首要性是越来越低了,本来拉不开差异的时政策论,反而值钱起来,要不然,我这类学问驳杂之人,也考不体味元。
……
方以智本来只是感觉沈树人不拘一格,并没有等候他能懂多少理工科知识。听沈树人随口说出两本书来,顿时更增几分惊奇,对沈树人又分外高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