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祥瑞[第2页/共5页]
十一月,因夏秋山东大水,颗粒无收,百姓曝尸荒漠。张金称、刘霸道叛逆。窦建德家破人亡,逃军拜别,揭竿而起。
“北方来的人?”兵士莫名其妙道:“长甚么模样?姓甚么名甚么?”
吉藏只得道:“不必了,既是没有呈现,该当是贫僧料错了处所,这少年十五六年纪,身携一枚金龙龙鳞,陛下若寻得此人,还请送到扬州慧日道场。”
“关内有告急军情。”兵士低声道。
这场暴雨要下不下,憋得统统人甚是难受,御驾亲征的杨广亦然。
杨广神采一变,李渊忙道:“这位是嘉祥寺的吉藏法师,臣不知……”
“那年贫僧十九岁。”吉藏双手合十,微一点头。
囚车里,吕仲明额头滚烫,说着胡话,只在梦里不住叫爹,一群兵士还无聊逗着他玩儿,戳他脑袋让他喊爹,都笑他是个傻小子。
吉藏双手合十,回身拜别。
兵士们纷繁发明了,啧啧称奇,如同天子龙气上应诸天。正交头接耳之时,俄然一道轰隆,收回撕碎夜空的响声,轰然落下。直劈向虎帐最中心的大帐!
杨广先是一楞,继而脑海中闪电般地转过无数个动机,一口回绝道:“甚么少年?坠于营中?绝无此事。”
大业九年,杨广二次东征,亲征高句丽,苦攻辽东城不下。
当日杨广与众将策画足足一日,直至傍晚时分才拔营,急行军回师洛阳,临行前俄然想起那少年,问来护儿道:“吕仲明呢?”
中军帐内,李渊一身风尘仆仆,身边还站着一名年青和尚,李渊面如土色,那年青和尚却气定神闲。
杨广从小影象超群,见过的人,听过的名字俱过耳不忘,来护儿想了半天赋想起那被囚禁的少年,又去问部下,部下才回禀道:“陛下,那人未曾用饭,受了寒凉,建议高烧来,在牢中不住叫爹,没别的话说了。”
兵士们如同潮流般地涌了上来,上千人手持兵器,吕仲明昏头昏脑,夜里又辨不清方向,站在一块空位上,四周到处都是人。
吉藏一走,数人便心生惊奇,你看我,我看你,杨广不再提昨夜那少年,沉声道:“关中战势如何?”
大敌当前,杨广竟是与一和尚叙起旧来,满帐军官心急火燎,恰好又无可何如,只得听这死秃驴将话说完。吉藏道:“陛下,中原百姓性命攸关,陛下不成再担搁了,当以尽夙起行动佳。”
杨广这才渐停歇了些,又有一将开口道:“陛下,军中兵士都道彻夜天象非常,乃是……天降吉祥之兆。”
杨广与他对视半晌,问道:“你是何人?”
杨广接过那物,见非金非玉,薄薄一片,拿在手中时竟是照亮了全部营帐,当即吃惊不小。
杨广点了点头,不知为何,对这少年竟也生出几分靠近之意,遂道:“将他的绳索解了,但别放他出来,让他细心想想。”说毕又朝来护儿小声道:“像个吉祥。”
杨广顾不得面前这少年,忙自回身拜别。
而火线,各地农夫叛逆如同星火燎原于大隋版图上绽放,终究在这一年,杨素之子杨玄感手握重兵,朝炀帝宣战,扑灭了又一场乱世的烽烟。
“陛下。”年青和尚抬眼望向杨广,解释道:“贫僧为寻一人,沿途北上,刚巧与卫尉少卿会面,遂一起同业。来前贫僧见中原兵器殛毙之气渐重,是为不祥,然北方天降吉祥,猜想陛下现在回师,当可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