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开源设想[第1页/共4页]
二房不管有没有拿回小长房分出去的财产,手头上有的也就是几千亩地,种棉花和种粮食的都有,别的另有一些店铺能够放出去收租子,再有,也就是被天子收回官中,但每年都会将入息送过来的那些田庄了。每年都有上万两银子的支出,家里人丁少,平常支出并未几,但祖母张氏爱做善事,爱礼佛,每逢年节恩赐梵刹庵堂、帮助贫困族人街坊的钱加起来,也有几千两了。本年奉贤遭了灾,族人接受了不小的丧失,赵琇管家时,就舍出去很多银子,张氏返来后又舍了一笔。本来本年地步里的支出就少了一大半,还花了这么多出去,细细一算,本年账上也就是持平之余略藐小赚了一点罢了。
赵琇脆生生地应了一声,展开白纸,认当真真地写了起来。ro
既要商讨闲事,张氏就把卢妈给召来了。至于赵玮?他还在书院上课呢,他只要用心致志备考就好了,家里这点俗务,用不着他操心。
赵琇想了想:“我不是感觉种桃不当,而是感觉不能只希冀桃子。种棉花种粮食要看天用饭,种桃子也一样,比如本年松江黄泥墙那儿,就因为多雨,桃子产量比往幼年了,吃着也没往年的苦涩。我感觉我们能够再添些别的财产,更稳妥一些的,就算是赶上不好的年景,也能给家里带来支出。”
赵琇一看就猜到她内心的设法了,再看祖母张氏,也是不同意的模样,只得说:“我不是阿谁意义,就是在想本地做些甚么行当是有上风的,捕鱼也一样要靠天用饭,固然江南周边的大城镇,黄花鱼之类的活鱼都很好卖,但要新奇,就得处理运输题目,我们在这方面没甚么经历,还是不要尝试的好。至于煮盐,那就不消想了。我倒是感觉,我们离南汇港挺近的,要不要往那边打打主张?”
赵琇添上一句:“不但是能住人的屋子,另有效来存储货色的仓房,也是能够租的。”
提及赵启轩,赵琇又有了个新设法:“那边外洋来的客商多,都买些甚么东西归去呢?生丝?茶叶?瓷器?棉布?还是粮食甚么的?”
张氏仿佛也想到了这一点,她点头道:“说得也是。赵家现在说是郡公家世,实在已经大不如前,手里田产太多,轻易引得别人眼红,没得给自家招祸。”
赵琇反对再添置田产:“家里的田就很多了,我们家是靠着祖母的诰命,另有祖父的余荫,才气免除赋税,可占的地步多了,官府能收的赋税就少了,如许好象有些对不起朝廷呢。”大地主兼并地步太多,轻易激发社会不稳,这好象是汗青书上说的,赵琇感觉自家还是不要尝试的好。再说,祖母年纪不小了,哥哥还不知几时才气考中进士,如果在他考中之前,就没有了祖母庇护,每年要交的赋税但是一大笔钱。
赵琇劝说祖母:“京中和山东都闹水灾,本年奉贤又有涝情,来岁还不知会如何。若只靠地里的出产,就怕会坐吃山空。祖母就当是添几处财产,今后多一点支出。家里也能安稳些。哥哥来岁要科考。将来考中了,正式步入宦途,不管是回京还是外放,总要花银子办理的。您不是常说,我们家虽有祖父生前余荫,但人走茶凉。很多人都垂垂不买账了吗?靠着祖父的面子,没法为哥哥铺好路,那我们就很多备些银子,不能让他有后顾之忧啊。之前总说有机遇袭爵,用不着操心这些。现在祖母和哥哥都把爵位抛开了,有些事就免不了要多想一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