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诸葛亮与黄氏女(一)[第1页/共2页]
因为出身荆州大族,各家士族超卓的后辈这些年间他邀来做客的不知凡几,恰好女儿竟未动半点心机。
“阿父是舍不得,不过,谁叫这回阿父相中了个可贵的后生,堪做半子,比起女儿来,更舍不得错失了他呵……”黄承彦笑意疏朗,全不顾这一句话惊得那厢的少女瞠目结舌,微微张着嘴却说不出话来。
“阿父惦记取庞家叔父和司马家叔父收藏的几饼好茶,自去讨了便是,何必女儿同去?”少女微微挑眉,眸子里流出几分离淡笑意,仿佛事不关已。
见父亲眼中的忧愁与无法,黄硕不由发笑,既而欣喜道:“阿硕留在父切身边莫非不好?女儿若离了您身边,少了个对弈的棋友,共饮的茶友,品字议文的笔墨书友,想一想,又何止孤单了得?”
“唔,这不是因着我家阿硕自幼得他们几个保重看重,面子比为父大么?”黄承彦抚须而笑,神采间多少得意——这个自幼颖慧、才识卓荦的女儿,但是令得尚长、德操他们几人极口吹嘘,恋慕妒忌几近写在了脸上。
“阿硕在想甚么?”见女儿看着那几株兰草,神采微怔,黄承彦不由笑问。
黄承彦在一旁悄悄看着,眼底带着几分欣喜。女儿性子一贯似他,即便是黎明夙起陪他来岘山采茶亦是欣然点头……这一起开荆斩棘都是她劳累,一个女儿家,半分也不见娇气,而现在本应身心俱疲,她却还是表情朗然,听风赏景,怡然自乐。
“这回采到的山茶品相光彩都不俗,这么一箧,但是辛苦阿硕了。”伴着淙淙水声响起的是一个老者舒朗的语声,听上去颇是散逸。
少女顺着父亲的目光看了畴昔,见潭畔稍远处零散地生着几株黛青色的野兰,正值季秋,恰是花时,秀长高雅的黛叶衬着素洁如雪的花瓣,缓缓伸展,空灵而纤丽。
老者年愈五旬,倚坐在潭边一块青石上,身着一袭简朴的葛布袍,幅巾束发,一身服饰非常随便。端倪驯良,气度高爽不拘,此时眼里带着舒和笑意,格外透出些逸于尘俗的萧洒。
“空幽不俗,的确高雅。”她点头,眸光里不掩赞叹。
约莫正因为生在山野林壑间,以是才天姿天然,逸质脱俗罢。
“阿硕啊,不若到时候,为父便带着你,去尚长、德操那儿打秋风罢?”本来一派逸士风采的老者,现在语气惫赖,活脱脱儿的老玩童模样。
“那后生,出身琅琊诸葛氏,单名亮,复字孔明。”
“唔,好茶可贵,看来老夫只好省着些烹了。”嗜茶如命的黄承彦叹了声气,颇是遗憾。
不过,只转眼工夫,他瞳子一转,透出些孩子气的滑头来“唉,不成,若连饮茶都不得安闲,那这世上另有多少兴趣。”
黄承彦见状,心底里微微一叹……阿硕她,实在是过分似他了些,一贯性子大气,本性天然不拘,虽长到十七岁,却从未生过甚么后代情思。
她身畔放着只藤编的小箧,此中盛了满满沾着晨露的嫩绿茶芽儿,细闻之下有清爽的草木浅香扑鼻而来。
未得回应,他转而倒是起了几分打趣之意“花开偶然,难不成我家阿硕终究开了窍,看着这竟绽的兰花思虑起本身的毕生大事来了。”
建安九年,季秋玄月,襄阳,岘山。
“阿父便这般想将女儿早早嫁了出去?”少女微微挑了一双淡色的眉,泼墨般灵动的眸子带着几分洒然笑意,多少随便不拘“阿硕却不知,本身几时这般讨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