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第2页/共3页]
安氏点着头,说道:“你春秋尚小,能学到这里,也算是不错了。”
随后,安妃又打发宫人把曲目送到劈面的群臣请他们点戏,稍时,宫人把大臣们点的戏单拿给安妃过目,安妃扫了一遍,她远了望了沈拙一眼,扭头对身边的河阳公主说道:“各位大人都点了戏,唯独落下沈大人,我考虑着皇上的寿宴,合该君臣同乐才是,不如劳烦公主前去请沈大人点几出戏。”
一时,世人安坐下来,宫人送来曲目给安妃点戏,安妃先点了一出《麻姑献寿》,又请后妃与京里几位有头脸的夫人们点戏,这些夫人们谦让一回,各自点了几出应景的戏。
镜花台邻近御花圃的野生湖,只因依水而建,是宫中后妃们听戏的处所,顾三娘跟着后妃们来到镜花台时,发觉进宫贺寿的朝廷官员们也在此地,显见一样是被请来听戏的。
安氏回神,她直直的看着御哥儿,这孩子跟沈拙长得就像一个模型里刻出来似的,就连神情举止也非常相像,她温和的问道:“常日在家里读的甚么书?”
御哥儿行了一礼,不再开口。
说话时,他顺手给那小寺人塞了一块银子,小寺人捏了一下银子,笑眯眯的说道:“跑一趟腿罢了,沈大人实在太客气了。”
劈面坐的人,有东宫太子,有内阁当中的几位阁老,另有四位侯爷,另有几位先帝时的老将军,即便沈拙是蒋派下一代的继任者,可他毕竟年青,又踏足宦海不久,本就轮不到他来点戏,这安妃成心将他推到人前,还特命河阳公主请他点戏,四周的目光不由一齐看向安妃和沈拙并顾三娘这三人。
寿宴到了半夜,残席被撤下,宫女寺人奉果茶点,没过量久,就见安妃宫里的王嬷嬷站出来,列席的夫人蜜斯一起禁声,只见她含笑说道:“圣上洪福齐天,安妃娘娘刻薄贤德,娘娘特奉皇上的旨意,给各位蜜斯公子筹办了犒赏。”
说罢,她起家对着殿内的世人说道:“彻夜借着皇上的寿宴,宫里特地设下戏台,请夫人们移步镜花台。”
当着这么多世家夫人,安氏不好跟御哥儿多话,因而她又转头望着小叶子,出声问道:“张女人在家又读的甚么书呢?”
御哥儿双目微垂,客气有礼的答复道:“回娘娘的话,家父只教了几本《增广贤文》《幼学琼林》等书。”
四周灯火透明,只是寒气颇大,进宫时顾三娘的风衣落在马车里,不到半晌,她的一双手脚就冻得冰冷,坐在远处的沈拙自打看到顾三娘,目光就一向落在她身上,他见她身形薄弱,眉头先是一皱,便招手叫来服侍的小寺人。
安妃稳稳的端坐着,偶尔碰到个别靠近人家的孩子,她还会亲身把东西递到他们手中,不一时,临到御哥儿和小叶子,那王嬷嬷望着顾三娘的坐席,喊道:“请国子监祭酒沈大人之子沈御与张女人上前谢恩。”
幸亏河阳公主及时挺身而出,她说道:“娘娘,镜花台的戏台子早就搭起来了,这大好的日子,可别误了听戏。”
夫人们又是一番报答,紧随安妃的凤驾前去镜花台,顾三娘一心顾着两个孩子,落在最前面了。
顾三娘抬眼看着安妃,小叶子本就是沈拙的继女,她并不惊骇别人群情,只不过一旁的御哥儿,脸上却忍不住涨得通红,他年纪虽小,已会察言观色,别人笑话小叶子,比笑话他本身还要难受,他正要开口说话,顾三娘便拉了他一下,御哥儿不得不闭上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