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第2页/共4页]
同治《光芒县志》清同治九年(1870)邑廪生上官承枯编辑,只成志稿,未刊印成书,已轶。
民国《光芒县志》民国18年(1929)县长陈冠露主持纂修。稿成携榕付印,后因军阀战乱无人卖力,志稿被毁。
万历《光芒县志》明万历四十年(1613)知县汪正谊主修。7卷9志,已轶。
道光《重纂光芒县志》自清道光十五年(1835)至二十年,历任知县胡国荣、盛朝辅主修。光芒举人内阁中书高澍然专修,他将旧志11大编改写成30编,分为4表、10略、12传和4录。特别是时势表将千百年来的史实分红大事、灾祥、饥穰、寇警4类列表置于志首。县存有复印本。
展礼诵说,至无其所已。欲取其志谛观之,诸生曰:“墨未有成志。”余喟然曰:“民困而敛日急;学颓而士不率;邑乘不存,文献无考。墨信疲邑。”因而振刷其政,请于抚巡、藩臬,谋葺其学宫,以志属诸邑博杜子。逾岁,为万历戊寅,武清许君,以调繁来令是邑。秀姿清标,天成玉立。河阳公谓:起墨之疲必得人而后可,许君盖其人也!余授篆归莱,不数月政报,有节民乐,输赋日登,学宫鼎建,志已脱稿来矣!时,抚台汝南赵公,携两道,福清魏公、古卫蔡公,问俗道劳山,题石其上,山川若增而丽。徙者归、游者农、贸易者通,欲复古之饶,可计日待也。学宫葺,诸生抢先淬励,王、郑政绩、经学,芳躅可继。墨古名邑,亦可为今之名邑也。隶莱足为莱重,疲于邑何有?河阳公谓:起墨之疲必得人而后可。信哉!信哉!披其志,外极其范围之大,内悉其层次之密。此中,如山海之奇,沿革之异,政治之得失,俗化之美恶,人物之臧否,杂物、撰德、断简、遗文,罔无备载。且间为论列,有感今思古、补弊救偏之意。是志也,能够观矣!盖杜子辑之,而许君成之也。先是,余同僚延庆贾公、内黄李公,有事即墨厘弊考成,均有劳焉于墨疲之起;而墨志之成也,其功良不成诬。因并志诸首简。万历七年秋七月,同知莱州府事,三河罗潮书。
折叠典范:《光芒县志》
志书柬介该志记叙的时限:上起自1840年,为彰明因果源流,个别篇章恰当上溯;下断至1987年。在布局上分、篇、章、节、目四个层次。体裁以志为主,述、记、传、录兼用,图、表交叉此中。不为生者立传。质料除取自国度、省、市、县档案馆的档案和旧志、家谱、报刊、野史和专著外,其他则取自全县各专业志。同时,采取了部分口碑质料。《即墨县志》全书共35篇、167章、565节、约150万字,内容有建置、天然环境、住民、城乡扶植、环境庇护、农业、渔业、水利、产业、州里产业、电业、交通、邮电、贸易、粮油业、土特名产、财务税务、金融、经济办理、党派社团、政权政协、军事、公安司法、民政、劳动听事、文明、文物古迹、教诲、科技、体育、医药卫生、民风宗教、方言、人物、杂记。是即墨汗青上第八次修志,第四次成书。这部志书,是即墨有史以来内容最丰富、卷帙最为宏巨的一部著作。该志从即墨的实际环境解缆,记叙了即墨的汗青,勾画了即墨的面孔,揭示了即墨的上风,反应了即墨的窜改,具有光鲜的处所特性。1989年9月即墨县长□□为之作序。1993年6月,《即墨县志》在天下新编处所志优良服从初次评奖中荣获一等奖。明万历《即墨县志》撮要许铤修、杜为栋纂并序,参修20人。明万历七年(1579)修,用时5年于万历十一年(1584)刻印,全书8篇64目6册15万字。本志是即墨最早的县志,北京图书馆仅存孤本。许铤号静峰,武清人,进士。万历六年任即墨知县,有德政,曾议开放青岛为海口。杜为栋,祥符举人,万历六年任即墨县教谕,后升任陕西洛南知县。明万历《即墨县志》篇目为8篇64目(一)地理:沿革、星野、山川、形胜、附8景、民风、物产、古迹、丘墓;(二)建置:城池、公署、黉舍、文庙、社学、戍卫、盐埸、仓铺、阛阓、坊巷、乡社、堡镇、桥梁、疆圉、海口;(三)赋役:田赋、徭役;(四)秩祀:先师殿、启圣祠、名宦祠、乡贤祠、社稷坛、风云雷雨山川坛、邑历坛、城隍庙、八蜡庙、地盘祠、龙王庙、安平君祠、童府君庙、汤尹生祠、李尹生祠;(五)秩官传记;(六)推举:进士、举人;(七)人物志:乡贤传、节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