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第1页/共4页]
二进乃张业执掌之禁卫军,由蜀将李廷珪任批示使。廷珪年三十,本性暖和,貌无诧异,两柄大锤一左一右倒悬于手,人送其号“李平锤”。择其领军,非因张业翅膀,只缘其事事平顺,不与张业合,亦不与孟昶亲,既无功过,遂无人批驳,于朝中武力比赛中扶摇直上,领了这一支千人禁军。领将妥当,领军天然无甚出奇。禁卫军披蓝衣,簪蓝缨,远了望去,如浩淼海水,来势汹汹。可近了看,兵士肚圆而肉赘,似久未操戈,持兵不顺。
神武殿十二根危柱下,蜀禁卫军最高统领张业与楚友军头子马希萼坐等孟昶登临。张业一如既往地张狂,像极了身上缠着的宝石蓝四爪巨蟒。马希萼横眉竖眼,火朱色彩的披风下暴露着黑黢黢的皮质与冷冰冰的铁甲。见孟昶仪仗威风八面,马希萼内心与张业嘴里不约而同地轻视道:“哼,虚张阵容!”
高高飘荡。
西蜀兵制效唐,中心军与处所军分设,禁卫军即中心军,俗称“六军”,以判六军诸卫事为统领。亲卫军附属禁卫军,因专伺天子,身份特别,故拥独立号角:“控鹤”。自丞相张业掌持军政以来,禁卫军早已落入其手,控鹤军遂成为拱卫天子仅存的一支人数极少的独立军团。
第二番,摆布军领一狼一虎入,驱于纵列之鼓后。两人之箭须穿鼓而射活物,固难度倍增。光亮公子蓄势待发,抢先机而连射,五箭出,中一虎,楚军大喊威武。银箫公子不慌不忙,安闲搭弓上箭,似胸有成竹。一箭出,险中。令场间白狼吃惊失措,瞬时发力,一声哀嚎,以迅雷之速冲进半场,又以惊天之跃从孟昶面前掠过,震颤珠帘。
俄然一阵风起,黄沙漫漫,令高台上蓝白旗与黄紫旗暂失了踪迹,独红黑大旗高振。山火军顺势将此前的“长蛇阵”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于块状军阵间缓慢抽插,不出半刻便让“天象阵”细分为不规整的军块,使其难以将“长蛇”围聚。
三进方为孟昶旗下之控鹤军。控鹤军由西侧神武门进,总批示奉銮肃卫都虞侯赵崇韬骑高头大马带兵缓至。都虞侯一职担军中鉴戒巡查等一做事件,孟昶日夜之安危系一人肩上,位轻而责重。
得张丞相必定,马希萼当即命令动手布军。丰国大神王赟站高台,左臂闲逛红黑条纹旗,场上楚军敏捷移位,抢占毬场中心无益位置。双旗并举,三千楚军竟同时后振红色大氅,威武共鸣:“山火军,呼!”来势之猛,如山林野火,流窜伸展。
木鱼子曰:
“天象阵”固然被破,气力尤存,待大风北去,便重振旗鼓,就近将四围零散之控鹤军逐步吞噬,毬场上若一盘适口的珍珠石榴子。
三声鼓响,全军受三将三色旗令,跑位移阵。山火军列了个“长蛇阵”,忽而横穿东西,忽而直通南北,蜿蜒变幻,极尽包抄之能事。林水兵安插“天象阵”,四周挤压,利用合围战略。控鹤军则采取矫捷的“黄蜂阵”,似无章法,突围为上。几番排挤,几经挣扎,场上阵脚并无大乱,整盘战局略显对峙。
你推着我走,承诺功名,就在火线;
远观楚军主将,长冠,长髯,长臂,模样与马希萼另有几分类似处,本名王赟,南楚都批示王环之子,因忠心可鉴,为楚王马希范敕号“丰国大神”,南楚官方有“丰国大神,所向披靡,战车所过,无坚不摧”之佳誉。王赟身后,除浩大之人马,甚有战车三十具,十具抛石,十具挡盾,另有十具,装载各式利器。旁观之蜀士只觉别致,不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