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第3页/共3页]
姜琩是本性子古怪的,当初科举测验直接不去,去外头躲了几日,把红姨娘气的大病一场,现在红姨娘又盼着给他找门好婚事,她跟陶氏道,“太太,我们琩哥儿也都十七了,是该给他说门婚事,我瞅着太子詹事家的小女儿就不错,要不永宁侯府家的三女人也挺好,太太要不让人上门去说说。”
府中的姜琩姜瑾都到适婚年纪,姜瑾是玉珠的亲大哥,木氏给他找亲也不急在这一时半会的,筹算好好遴选。姜琩是二房的庶子,比姜瑾还年长一岁,实在也就十七的年纪,红姨娘却急的不可,恳求陶氏给她儿说门好婚事。
这圣旨一宣读出来,都城很多官员王公贵爵都闹腾起来,上折子奉劝皇上不成莽撞行事,说锦衣卫权力过大,哪怕是个批示同知也该谨慎遴选,说沈羡就算立下一些军功,也不该一步爬到从三品的位置上。
也因批示使权力过大,瑞武帝还不敢等闲放权,他也实在赏识沈羡,就把批示同知的位置给了他。更何况锦衣卫里的侍卫工夫都是不错的,比平常兵士要短长很多,由他们来剿匪,这事情会轻易很多,他也不能亲身一条条的命令,只能把批示同知的位置交给沈羡,由他指导。
陶氏大抵也是忍不住了,问红姨娘,“如果忠勤伯府家的四公子上门来给玉兰提亲,你可情愿把玉兰嫁给他?”
红姨娘游移的问,“二千两?”
玉珠是信赖二伯母的目光,看看二嫂多好的人,家世也不是多么的显赫。何如红姨娘看不清,总想挑最好的,却又没这个本领。
批示使是正三品官职,批示同知乃是从三品,在沈羡这个年纪做到这个官职,实属不易,就连当初的镇国公沈魏都未曾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