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一夫当关(二)[第1页/共2页]
小乔张口欲说甚么,却被大乔一把拉住,大乔对周瑜深深一揖:“周公子高义,援救之恩无觉得报,我们姐妹回房歇息去了,还请公子爱惜身材,早点歇着。”
那老头耷拉着斜眼,咧嘴一笑,暴露整齐交叉的老齿:“少将军谈笑了,如此乱世,那里来的甚么田可种?不过是互通来往些动静,混口饭吃罢了。”
那老头将银块放在口中一咬,旋即大笑一抛,再紧紧抓稳掖进怀中:“那一日,本是大晴,我们带着辎重与粮草正欲渡河。谁知俄然刮起东风,下了大雨,河水涨了好几尺,乔将军便命令世人退避张望……”
遵循鲁肃府上郎中所言,哑儿若不退烧,只怕要损毁听觉,这不幸的孩子,本就不会说话,若再听不见声响,可该如何是好。
“看这两个丫头的模样,对甚么都懵懵懂懂的,只怕被人算计了也不晓得。”
那郎中一怔,旋即拿出一只布包,悄悄翻开,只见此中插满是非各别的针草,他面带游移,对周瑜道:“周大人,你师从神医张仲景,老夫本没有任何来由质疑。可本日大人右臂受伤,下针必定会有影响,何况这孩子过分年幼,又高热体虚,万一扎偏,恐怕适得其反呐……”
语罢,大乔携小乔拜别。鲁肃见她二人走远,弯身低声问周瑜:“公瑾,这到底是如何一回事?乔蕤的部下为何会去你家抢人?如果遵循你所言,这些人并非奉乔蕤之令,可就愈发奇特了!”
孙策瞥了韩当一眼,好似在问他找此人是否可靠。韩当耸肩一笑,表示本身已然极力。孙策无法,硬着头皮问道:“五年前,乔将军渡汉江时是多么景象,你可还记得?”
“是啊”,鲁肃愣怔后仰,不知周瑜为何如此冲动,“五年前,我是孙贲少将军的牵马卒,这类事怎会记错呢。当时我们渡汉水不久,便与黄祖开战,只可惜攻城东西皆在乔将军手中,他的军队遭受暴雨,没法渡江,这才导致我们迟迟未攻陷襄阳。孙将军先欲毁灭黄祖,便追入岘山,谁知却落入黄祖布下的圈套当中。”
“不”,周瑜斩钉截铁否道,“她们不是懵懂不知,而是不肯弄权,不肯置喙罢了。当初伯符把她二人拜托于我,让我保护她们安然,可真摊上这档子事,我一人又如何抵挡千军万马。我筹算天亮便带她们回舒城去,粮草之事,也好劈面帮伯符策划。”
舒城之上,皓月当空,营房外,孙策单独坐在柴草垛上,望着明月喝酒。
听了这话,周瑜的眉头不由锁得更深:面前情势愈发扑朔迷离,仿若棋盘死局,难以破解。若乔蕤与孙坚之死扯上干系,孙策定会行动维艰。舒城之困,粮草之难又当如何化解?真可谓一环连一环,百上加斤。
昏黄间,月晖皎皎竟映出大乔的模样,一喜一嗔,娇憨敬爱。孙策心头甜涩参半,把酒祝西风,喃喃道:“莹儿,本日是我们了解后,你的第一个生辰……十五岁的莹儿,我已刻在内心了,可惜没能顿时看到十六岁的莹儿,不知那罗缨你可喜好?都说 ‘何故结恩典,美玉配罗缨’,我对你的心机无人不知,可我的苦闷,却不敢奉告你……”说着,孙策饮尽杯中酒,只觉喉头一阵甜辣,渐渐浸润肺胁,心间的愁闷好似缓释了几分。
周婶赶快回声,马上端起木盆打水去。周瑜拱手对大乔与小乔道:“本日令两位女人吃惊,实乃周某之过。时候不早了,还请两位女人早些回房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