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1页/共3页]
拂耽延叮咛了几句,折冲府长史便跨步向前,朗声宣道:“自本日始,旬日内,凡愿租种公廨田且长于稼穑者,皆可至县衙门前备案造册,待甄选过后,赐与文书租券,年节过后,田土化冻,便可开耕。”
不知情的怜悯耕户,怨怪军府要的军粮过量;知情的悄悄打量着索府的动静,暗自策画经这一出,今后敦煌城乃至全部沙州,究竟还是索氏说了算,还是要惟延都尉之命是从。
“都尉,你看这……”张伯庸在拂耽延身后长一声短一声地吁叹。
小楼中,佛奴向那出头之人探了探手,“大娘你瞧,那便是尹猴儿。”
“那人但是你社邑中的?”风灵向楼下请愿之人抬了抬下巴。
拂耽延并不理睬他,举高了嗓音,“这么说,尔等还是不对劲本官这般措置?”
此时府署门前已有十来人求请佃租公田,俱是佛奴自社邑中寻来的善于农活却贫寒无依之人,更有三四人原就受耕户雇佣,在大沙山下耕耘数年,从未曾猜想有朝一日能甩脱了尹猴儿与那些旧耕户的剥削,自耕一方地步,天降的机遇,哪肯错放了。
“张县令。”拂耽延忽向张伯庸道:“本日便由县衙遣人往城表里各处张贴文告,写明细则,募集愿租种公廨田的佃农,便依方才所言,凡租种公田者,所得二分自留,八分充作军粮,其他租调徭役均蠲免。”
张伯庸低低叹了一声,低头抱手道:“也罢,下官谨听都尉叮咛。”
风灵手中尚握着马鞭,咬牙道:“最可爱的便是这类小人,恭维阿谀,邀功讨赏。我看那些个耕户不过是妄图些小利,抑或碍于索氏权势,并无哪一个至心敢向折冲府发难的。若非尹猴儿调拨乱来,哪有这些啰嗦。”
未几时,辰正更鼓高文,两名戍卫推开朱漆大门,拂耽延仍旧一身玄色戎袍,不咸不淡境地出大门,仿佛并未将围堵张望的人群置于眼中,只将在石阶下垂首立成划一整一排的耕户扫了一眼。
两名戍卫不敢立时便开了门,只得一人守着大门,另一人今后院去催请都尉。
风灵自上而下望去,那二十多个耕户在人堆里显得非常高耸,寂然杵在原地,现在看来,倒有了些货真价实的痛苦模样。
“再浑说,细心着你的……”风灵一面嘟嘟囔囔地发狠谩骂,一面追着佛奴跑出酒坊,趁着人多混乱,两人混在人堆里悄悄回了大市。
“张县令来得恰是时候。”拂耽延回身拱了拱手,成心朗声道:“身为一地父母官,本日之事,还烦请张县令替我作个见证。”
再看石阶上的拂耽延,绷直了面上的筋条,冷声道:“诸位既觉不公,不肯再租种公田,本官亦不会强扭民意,诸位请自便。”
这话说得清楚了然,不但是张伯庸听明白了,石阶下的耕户、围观的公众俱听得清楚,这便是要釜底抽薪了。
沙州设下了军镇,敦煌城来了位折冲府都尉,这些闲话尚还在人丁舌尖上打转,蓦地小寒那日又在折冲府署门前演了那么一出。
风灵一怔,继而顺手将马鞭撇在一旁,翻了翻眼皮,“呸!他也配!那样的肮脏只怕是要脏了我的鞭子。”
楼下折冲府的人明显早有筹办,长史、兵曹参军,乃至记室都已在朱漆大门内待命。
风灵已起月朔日命阿幺往折冲府署边的酒坊,仍予了半个金饼,定下了上回的那间堆放盘盏、视角极好的小隔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