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封天灭日》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七章娘子关[第1页/共2页]

敌经七亘村,西进马山、东回。

经雪花山、乏驴岭两战,赵寿山17师的原13000人仅剩下3000多人。

山之西军队的设备还好一些,其他军阀可就不敢恭维了,就拿川军来讲吧,长途跋涉前来抗战的川戎服备掉队到了难以想像的程度。

这一世经封天的指导,阎锡山又提早筹办,东部山区要道尽皆充满防备性堡垒工事,日倭军队想要攻占进入山西的冲要之道,恐怕不把尸身填满,难以达用心愿。

成果,河之北的刘峙部只是在石家庄稍做抵当,就大步撤退到河南安阳。

当时在娘子关驻守的首要有四支军队:冯钦哉第27路军两个师驻守娘子关以北的龙泉寺一带;赵寿山为师长的38军第17师驻扎在娘子关正面核心的井陉四周;曾万钟的第3军在娘子关南面的马岭关一带;孙连仲的第30军作为预备队,在火线矫捷作战。

各路军队自守要地,在两军接合处却无人正视。

川军全团统共才有两挺轻机枪,每人配给一把大砍刀作首要兵器。将士们只能用血肉之躯去抵当日寇。

其次,战线缝隙太多。

如许守备空虚的娘子关核心,很快便透露于仇敌的面前,娘子关守军仓促迎战。

孙连仲以为旧关“山上这么硬的石头,凭军队照顾的东西天然是挖不出来的。”

与之比拟,上一世中国甲士都是甚么设备呀?

其次,各处要地工事粗陋,乃至底子没法修建工事。乏驴岭、雪花山皆为石山,修建工事困难,只能用麻袋装土做掩体。

别的,我方军队各部也都没有重兵器,更没有制空权。敌军有飞机大炮不竭的狂轰滥炸,我们却没有还手之力。

10月12日,驻守雪花山之我军赵寿山部与日军接战,战役非常惨烈。13日雪花山失守,赵寿山撤至乏驴岭持续抵当。19日,守军撤至娘子关四周的驴桥岭。

阎锡山这个土天子把山之西地盘看得很重,丧失山之西就和丢了命差未几。

若不是很坚毅,如何会称之为堡垒昵?

进入暮秋时节了,川军还是头戴草帽,身着单衣,脚穿草鞋。

旧关就是如许处于17师和第3军的接合处,守备空虚,成为缝隙。

阎锡山以为娘子关阵势险要、易守难攻,平汉线上守军即便失利,也应当在石家庄一带构造抵当,烽火不会很快烧到娘子关。

前几年又颠末封天大肆衬着,日倭军队要进军河之北,进而威胁到山之西,令阎锡山大为严峻。

这就为阎锡山偶然候提早布局山之西的戍守,把东部山西冲要打形成堡垒。

娘子关战役已经打响了,日倭一个师团的兵力已经开端打击山之西,但行进在娘子关核心便遭到了抵当,军队止步不前。

再加上山之西军队的兵器设备大幅度窜改,比之日倭军队的设备只强不弱,借助堡垒守势的埋没性,能够大量地杀伤日倭军队。

这一世当然不会呈现这类局面,起首是兵器设备获得了改良,再就是北地义勇军方面供应的大量水泥,修建坚毅的钢筋混凝土工事,不消担忧日倭军队的炮击以及空中轰炸。

其他几处也一样,关沟战役后,38军教诲团团长李振西到方才光复的旧关之上察看工事时,发明所谓的关隘,只是一个十几米宽的缺口,不但没有坚毅工事,就连一条讳饰作战的战壕都没有。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