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寺中且闲谈[第1页/共4页]
业空和尚又出题:“千条线,万条线,飞入水中都不见。这是何物?”
业玄方丈看了眼角落里的这尊老者像,神采也是淡然,解释道:“他是贫僧的一名大仇人。我小隐寺范围太小并无偏殿,遂只能将这位恩公供奉在此处。”
“周公惊骇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平生真伪复谁知?”业玄口中低声吟诵了一遍。
这小儿科,崔耕立马回了答案:“天然就是三国卧龙‘孔明’了。”
……
这世上各种奇特癖好的人多了去,听着业玄方丈有这类爱好,崔耕倒也感觉并不奇特。不说远的,就说的得力干将封常清,汗青上就是个保藏盔甲战甲痴迷到疯魔的一号人物嘛。崔耕已是见怪不怪了。
卢若兰非常护犊子的挑衅看了一眼业空和尚,缓缓念叨:“客岁本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那边去,桃花还是笑东风。业空大师觉得这首诗与你师兄旧作比拟,又如何?此诗不管从文才还是从感情上,都赛过业玄方丈的那首旧作吧?”
“本来是方丈的大仇人啊……”
业空和尚一听这小娘子如此贬低本身师兄的高文,天然是不平气,说道:“小娘子这么说怕是有失公允吧?贫僧承认,崔县令刚才吟的那几句诗,的确是可贵的佳作。但此诗胜在说理,要说文采嘛……恐怕还不如我师兄这几句呢。”
这首诗出自白居易《放言五首》中的第三首,这时候白居易还不晓得在那里小蝌蚪找妈妈呢,业玄和尚天然从未听过此诗。
快速,崔耕神采微微非常,伸脱手来将筷子一划拉,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道:“对不住,这个辞本官猜不出来,业空大师,不如你再换一题,如何?”
PS:这是第一更,明天另有第二更!
幸亏,也一向陪坐着未吭声的卢若兰蓦地插话道:“依妾身看来,业玄方丈此作,也就是词采瑰丽,对仗工致罢了。与二郎的诗比起来,的确一个地下一个天上。”
这是一种蔓生植物,茎呈紫色,叶子的形状象飞鹤,翅、尾、嘴、脚俱全。
“本官可没这么说,我们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单单从徐敬业分兵取金陵这个军事战略来看,并不能申明他有代唐自主的心机。”
毕竟本身一行来这里是客人,人家是这里的仆人,崔耕固然晓得卢若兰是为本身好,不想本身受人欺负,但还是感觉她的好胜心有些重了,有些失了礼数。他举起酒杯,和缓了一下氛围,道:“写文章只是小道,谁胜谁负无关风雅,来,我们喝酒。”
“本官却不这么以为。”
让他崔或人来抄诗装个逼还行,让他详细点评一首诗,委实有些难为他了。
所谓辞,就是后代的谜语。
崔耕见状,大为费解,问道:“业玄方丈,这徐思文对你有恩是不假,但他的侄子徐敬业跟你八竿子打不到一处去,本官为他说上几句公道话,你至于如此冲动吗?”
徐思文,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英国公徐茂功的二儿子。官至地官尚书,后被人弹劾触怒武则天,被夺了国姓武姓,贬至岭南道。
“那是天然。崔县令且听上一首……”业空轻咳一声,吟诵道,“云楼观沧海,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待入露台路,看余度石桥。……这首诗乃我师兄当初在杭州郡钱塘县的灵隐寺所作,崔县令觉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