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非和平崛起》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四节 买卖不成看风景[第2页/共3页]

“不敢,鄙人是赶去城里做点买卖,走的乏了,看到贵车队来,想趁便捎个脚,不知可否行个便利”

书说简短,进了西关,我记得就是三联商厦那块,当然那是九十年后,有一排门头,挑帘高挂。幌子上盘口大的一个泰字,这里就是恒聚泰的库房,当街的门头是绸布店、当铺、米面店等买卖,进了一座大门绕过影壁,就瞥见一群破衣烂衫的脚力正在扛大包,车队也就此打住,不消说人家到地头了。我谢过老掌柜的,起家下车出了院子,来到济南府的大街上,一时到不知该何去何从了。不过看看天气尚早,或许我能够去寻觅一下百年后的影象了。沿着影象中的趵突泉北路,实在是西城墙根的一条渣土路,一起向北大抵3里多地,终究看到一片绿汪汪的水面,这便是百泉会聚的大明湖了,有点和影象中不一样的西南门牌坊,没上红漆,柱子看上去是乌黑的,大抵是木头有些碳化了,归正省会的街道上从屋顶到行人都是灰黑两色的,想拍张彩照都难!大明湖占城内面积四分之一,分红很多块,归属分歧的民居豪宅,这些民居豪宅的仆人在各自所属的处所莳植了芦苇、藕和都雅的睡莲,别的还养蛙和鱼。沿着大明湖的土堤安步,一只蛤蟆跳登陆。对视了一会儿,又大摇大摆的跳到另一片荷塘,俄然想起二十年后山东当局主席韩复榘韩或人的《明湖赋》“"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蛤蟆,一戳一蹦达",约莫是这么个意义了。远处被豆割的湖面上有清澈的水道,这个季候的水道两边都是高高的芦苇。酷热气候,水道上划子来往不断,载着寻求吃苦的人们到湖中各处的跑堂、古刹和祠堂。倒是不像城门口那么灰头土脸的,迎湖的东、南两岸,街巷栉比,炊火万家,而湖北铁公祠一带,则是满眼乡野风景。百十余户湖民草屋人家群居湖上,门前屋后有古柳垂杨,堤塘之间有大众水道,收支则靠舟楫,一派江南水乡的味道。信步来到城东北角的鹊华桥司家船埠,很多游船正在此候客,大大小小的游船也分三六九等。最上等者为带阁楼的画舫,雕花门窗镶嵌玻璃,舱门两旁挂木刻名诗佳句春联,门楣上方悬四字匾额,算是船家的招牌字号。舱内,方桌圈椅,摆细瓷茶具和干鲜果品,舱后设凉席卧榻,为旅客想得非常殷勤。正在这里怀古呢,一名仁兄在我身边一拱手:“光驾借光”,我也拱拱手让路,看来没被清朝人当作异类,在清末混世道,有门。

老掌柜的盘根问底,我也只好对付一下,只说是四周乡里的乡绅,还用本姓吴,说祖上来自浙江湖州一带,也就是吴兴郡,出世于外洋,客岁方才返来,家里让学着接办买卖。老掌柜的估计是看我没啥大油水,自顾自地眯着眼睛打盹,我也乐得安逸。

不晓得和头前的篷车说了些甚么,打车蓬里出来了一个秃顶没带帽子的老者,辫子都斑白了,脸上沟壑纵横,但一双眼睛敞亮,配上鹰钩鼻子,显得精瘦精干。洗的发白的青布长袍老者来到了近前,也是一抱拳:“敢问这位爷是”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