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节 立碑[第3页/共5页]
可争议的职位,但对清廷来讲也是非常好的动静――这导致福建明军气力大减、民气惶惑,乃至另有很多郑联的部下投奔清廷。起码在郑胜利完成内部整合前,清廷不必担忧来自福建的攻击,能够集合统统力量于江西疆场。但清廷挫败了李成栋的反攻,并再次进犯广东时,施琅又一次劝说郑胜利建议对永历军队的内哄行动,此次的工具是郝尚久。李成栋归正后,号令郝尚久受命弹压广东境内仍尽忠满清的仇敌,施琅当然是最较着的军队,上万军队被郝尚久攻灭,最后只剩下几百人,若不是碰到郑胜利。果断不肯跟随李成栋归正、对清廷赤胆忠心的施琅说不定就非命路边了。清军重新向广东建议打击时,郝尚久还是打着永历旗号,并没有因为李成栋败亡而停止抵当。郑胜利采取了施琅的战略,偷袭了正在火线抵当的郝尚久的大本营cháo州,走投无路的郝尚久只好再次向清军投降。依托着诸如此类的功劳,施琅在郑胜利个人中的职位节节上升,爬到了郑胜利帮手的位置上。施琅本人也为此而对劲,他很清楚这些不但有功于郑胜利,更有功于清廷。如果郑胜利早早投降清廷,那施琅作为郑胜利个人的第二号人物,在清军中的职位无疑会比现在高很多,并且还多数能够作为主帅去剿除舟山的张煌言,这岂不是要比做达素的参谋好得太多了?施琅能够胜利,靠得并不但是他的口舌之利,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郑胜利心中的不安,和对永历天子根深蒂固的不信赖。如果郑胜利本身没有题目,那施琅也不成能连连到手,就仿佛即便有一小我辩才十倍胜于施琅,也不成能压服岳飞不去打金兀术而去火并韩世忠。“不听我金玉良言,郑胜利你是害人害己啊。”心中的恨意铺天盖地、绵绵不断,施琅脸上固然浅笑稳定,但却不由地偷偷攥紧了拳头,郑胜利固然并非岳王,但也不是张弘范,这导致施琅好梦成空:“你想给明朝殉葬吗?那我就亲手成全了你!”……“这是甚么?”邓名俄然率兵到达南都城下,蒋国柱当机立断闭门不出,把周边的地区十足放弃给了明军,在城前明军发明了一处大工程。“禀告提督,这是蒋国柱在给梁化凤建功德碑。”明军俘虏了一批工匠,据他们供称,蒋国柱筹算在此勒石立碑,记念客岁梁化凤率三千海员大破郑胜利十万兵的丰功伟绩。这个工程已经根基胜利,四周的雕栏亭榭早已经完工,连用来立碑的上好石材也都已经砥砺好,就等着往上面刻歌功颂德的文章了。这篇文章实际也已经写好,是蒋国柱和梁化凤重金叨教文人写的,题目就叫《壮猷记》。“当真风趣,这碑我帮他刻了吧。”见蒋国柱万事俱备,就差最后一个石碑了,邓名就决定帮他一个忙。仓促之间邓名也找不到才子文人帮手写文章,他本人文才有限更是写不出来,略一深思,邓名就把内容口述给几个碑匠:“汉将军名偕四千懦夫,擒贼酋郎廷佐及其三万翅膀于此。”把这块碑竖在蒋国柱的记念园里后,邓名见石碑另有敷裕,意犹未尽就命令就再雕镂一块立在江边,上书“临国公灭满清苏松、江西海军于此。”全歼清军海军那一仗也有邓名的参与,详细战略也是他出的,不过邓名感觉已经有一块石碑上